品孟襄阳“兴象”之春

2019-11-05 05:32高愉茵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孟浩然意象

高愉茵

摘要:孟浩然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兴象派”的杰出代表,其诗中之象由“形”兴“意”,逃脱应制咏物的局限,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文试对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季节意象里提及最多的“春”归为时间、视觉与人三类视域,品孟浩然“春”兴味之“清旷”意。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春;意象;清旷

一、春意象概说

春,四季之固定,任时光荏苒,即兴即引时人所感所思。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流连于山水,达济于自然,擅诗山水田园,李白称其“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杜甫赞其“清诗句句尽堪传”。

笔下之春,据不完全统计,在《孟浩然集笺注》所选的196首诗歌里,春意象总共出现了26次(其中21次“春”,2次青阳,2次艳阳,1次立春。),1是孟浩然所选的季节意象里出现最多,出现次数前五,所占比例相对大,加上所选“春”意象与诗人行旅山水、好友迎送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所作诗之感情多真挚动人,较能反映孟诗的诗品风骨。

二、春意象的表现形式

(一)时间视阈下伤“春”

孟浩然诗里的“春”,近乎一半都可归属于时间视阈。或是与其他季节并列出现在同一诗句里,被置于季节流转中引发诗人对韶光易逝的感慨;或是出现在诗句伊始,仅做背景交代诗人羁旅送友发生的时间。

意为代际流转的,如《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的“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写于诗人四十不第的落寞和旷达,委屈发下欲忠心侍奉君主而怀才不遇的牢骚。《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抒发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对家乡的怀念与羁旅愁思之苦。同类型的还有“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等。

“春”还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如《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的“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在一个情思绵延的季节,诗人触景生情,总能引发出丝丝感伤和迷惘之情。

时间视阈内的“春”,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诗人“入世”的情结。体现诗人一定程度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代际流转还是时间背景,所渗透出来的感情基调大多是怀念、感伤和迷惘。纵观诗人一生,在欲仕而不仕中,一种隐约的悲哀和迷惘總能不自觉地自诗歌的字里行间流出,读者读之都不免心生悯哀。

(二)视觉视阈下喜“春”

孟浩然诗歌视觉视域下的“春”,多是勃勃生机之春景、满眼碧翠之春色,不过还有小部分用于点明天气,如春雷春风等。诗人笔下的春景图,焦点多会是花、草、柳、泉。如《永嘉别张子容》的“日夕故园意,汀洲春草生。”、《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的“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

诗人善交友,善旅游,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居住襄阳时写过不少赞美襄阳山水之诗,在出行漫游各地时也曾多次写诗以求放浪形骸于天地间之感慨。但无论是何种景物,更多蕴含的是诗人“出世”的倾向,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喜游玩于山水天地间,探趣、愉悦。

(三)人视阈下叹“春”

孟浩然诗歌中的“春”一旦与人相关,更多蕴含着的不再是浅层的悲伤或喜悦之情,如形容人艳丽动人的“春妆”的“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宴崔明府宅夜观妓》的“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此时的“春”将与生机明媚联系在一起。还有一类“春”与农民耕种相关,万物始于春,作为一个适宜播种的季节,如《山中逢道士云公》的“春余草木繁,耕种满田园。”、《东坡遇雨率尔贻谢南池》的“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坡。”等。赤子情怀,心怀天下。

三、孟浩然之春有“清旷”

因此,在诗人的“春”意象里,既有时间视域下的季节流转和时间背景,也有景物视域下的春景(花、草、柳、河)、天气(雷、雨、风)和青葱春色。还有人视域下的间接“春”,即非诗人直接写春,而是与“春”相关的人直接作为。如形容人外貌娇美动人的“春”妆,关心民生耕种的“春”节气。

明代学者胡应麟评“浩然清而旷”。旷,含旷达之意,亦仕亦隐,进退多达。然孟诗的“清旷”,一指诗歌所表现的清幽闲淡之境与清新明净的语言特色2;一指“释道禅机玄理中的超俗清逸旷达之气”。3

“淡到看不见诗”,同样体现在“春”里。如《初春汉中漾舟》:“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仅以春之典型色彩绿相衬,无再多华美辞藻,颇具孟浩然清旷的艺术色彩,同时还能衍生出诗人创作空间的旷阔与抒情风格上的旷达。清淡自然,情景交融的无我间,近乎“淡得看不见诗”。

四、小结:

“兴象派”诗人孟浩然,其“春”或代表时间视阈下的季节流转和时间背景,蕴含着韶华易逝的感伤和羁旅送友的不舍之情;或代表视觉视阈下与春天景物有关的一切(花草柳湖、风雷雨电),流露诗人于山于水的喜爱;或代表人视阈下的对百姓神态劳作的关心,透着对家国入世的期盼。不同“春”蕴含着诗人不同的感情,由此形成“清旷”的独特艺术与不落窠臼的兴味。

注释:

1李静. 孟浩然近体诗意象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孟浩然. 孟浩然集校注[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3佟培基笺注. 孟浩然诗集笺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4.

参考文献:

[1]李静. 孟浩然近体诗意象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孟浩然. 孟浩然集校注[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3]佟培基笺注. 孟浩然诗集笺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4.

猜你喜欢
孟浩然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春晓
没工作的人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