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娜
中国语言文字底蕴那么丰厚、优美,从《诗经·国风·陈风》“月出皎兮,佼人撩兮。”到唐朝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从宋代的诗“昨夜雨蔬风聚,浓睡不消残酒。”到元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随手寽撷一颗,都会令人感受味感视觉听觉的一次盛宴;遇上这些,都会感到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显得诗情画意。正因为如此美好,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也有责任让学生遇上古诗词,遇上祖国文化,遇上文明礼仪,来一场与语文的美好邂逅。
这些美好的遇见就是用语文核心素养架桥,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对语文知识的最好诠释。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审美情感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我个人认为每位学生只要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了,综合能力就会提高,素养的提高,学生的亮点就会愈来愈多。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影响的因素很多,诸知班级氛围、社会氛围、家庭成员的文化氛围。班级氛围,表现在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与学生间语言沟通,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更主要的是语文老师的传授解惑授业也。现就此点谈谈提高核心素养、教者通过扎实的语文功底展示语文本身的无限魅力、朗读课文、品析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词句的精妙,把这些动人心魄的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感受语文科所带来的精彩与无与伦比的美妙,这些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是其他科目给予不了的需求感与俱带来的荣耀。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善用文本,深掘内在,自然延展
教者平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寻找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品味语言,品味语文,自然延展各方面的想象空间,学习语文,感知语文,感知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巾帼英杰,讲述了南丁格尔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当了一名地位低下的护士,在贫民窟发生霍乱时,到贫民窟救护患者;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组织护士志愿队救护伤病员;创办护士学校。南丁格尔之所以会做这样的工作,是因为她用行动诠释了:坚信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用行动诠释了幸福观,价值观。讲授这课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看待正确的人生观,讲讲对幸福的理解,运用仿写幸福的句子,也可用比喻来描绘自己眼中幸福的真实感受,穿插描述来感知夸大幸福:幸福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者感到人间的温暖,幸福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希冀;幸福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伶仃的人获得慰藉。从而拉近幸福的距离,还可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幸福观,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让这些已有一定语文基础及理解能力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了解更多的幸福观,老师还穿插进古人的幸福观: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结合文中主人公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忘我的工作态度,也可以与前后课文内容拧在一起去剖析价值观、幸福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享受之后才享受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及先苦后甜、以苦作乐的精神。深深地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品析巾帼英杰的崇高精神。
二、进行写作训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做过的事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每一篇课文是个体,但它不是独立存在。正如透过《提灯女神》这扁文章表达方法运用了主要事迹,去展示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深入品味感受之后,我们学生要更明确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也要清晰我们写作人物时,可以抓典型事迹来描述,这一单元的拓展与交流为习作作好铺垫,《提灯女神》是极好的范文。所以老师在指导写作自我简介的时候,学生就能信手拈来,一挥而就,文思泉涌。特别当学生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进行梳理,收集材料,选择材料,引导学生刻画自己外貌,也可描述性格特点,还可大肆夸大学生自己优点特长、谈自己的理想、烦恼、快乐,写写自己的爱好、喜欢的名言,写作训练时就轻车熟驾,有了内容,有了思路,学生把自己推介出去,无疑中运用了语言文字去描述。然后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吸精华,弃糟粕,让学生有话说,启发他们大胆想象,那样一个个“我”活灵活现,龙腾虎跃,煞是逼真生动。学生运用文字在写作上有了用武之地,掌握教材中的表达方法,运用文字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就在此彰显,也就润物无声了,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语文课上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才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祖国文化那么美,语文那么美,我们教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在扎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在语文课上,除了字词句篇要掌握,更要训练学生听、读、写的能力。听主要是听课,听内容、听知识;说就是学生的独特见解,就是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价值观的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闪现智慧火花,智慧的思想之间的碰撞,获得提升。语文课要多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触摸文字铿锵有力、句子质朴优美、段落层次感强烈、大胆流露对作者所勾勒灵魂的敬仰、琢磨作品魅力;写作是学生另一种更高、更好、更强的语文能力,在语文课上,常常让学生写好生字、注意匀称,理解词句,运用词句,关联词造句,去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妙,去深化文字的内涵,例如在教既…也…这简单的关联词造句时,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得到体现,指导造句时,首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个词,先朗读再仿写,再延展,最后出示句子赏析朗读,例如:既要努力学习,也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对资源我们既要开发,也要保护,不能竭泽而渔;面对挑战时,我们既不宜忘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等等。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提升。
四、品析文本,走入人物心里,接近英雄,学习做人
读一切好书如同与以往最优秀的人们交谈。书中的人物一言一行都将深入学生的骨髓。《花木兰》这课,虽然是课本剧,是独立阅读课,但其沉在文章中的精髓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忠孝两全的英雄事迹,还有文字描述古中国的礼仪:合抱双拳、跪拜、拜别、多多指教、是受之有愧等等。礼仪文明是我们一个国家的厚重。这一课以这样形式出现,老师充分利用文本因势制宜,引导学习礼节,不失时机利用语文这一工具,去体会: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让学生感受后,回忆现实中我们运用的礼仪:对不起、抱歉、请原谅、多多包涵、多多指教等,鼓励学生把文中的礼仪写下来并运用到口头上、行动中,从而能成为谦谦君子,陌上其华。这样,语文知识点掌握领会了,文化底蕴就锋芒毕露,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就会达到最高级的领悟。
语文这一工具不是学生前行的负担,不是学生的绊脚石,不要加重学生的压力,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懂得生活就是努力拼搏后去享受生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触及生活最高质量的垫脚石。语文那么美,我们教育慢慢品析,慢慢咀嚼,当我们更高层次去理解语文,去诠释语文核心素养时,也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去诠释不仅仅语文这是一工具,更要去释然更多更好生活的本质,领悟根植予大地的真正意义。
语文老师在当前的高考改革下,要因势制宜,虽然教学的方法千种万种,让教者感觉“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不乱、在不迷,让语文核心素养引领我们前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学生才会语文课上大放异彩,多年以后每个学生都感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某年的某一天每一学生猛然发现我们的语文的美,祖国文字的惊艳,让这一惊羨来得早一些,学语文不再厌恶,不再是敷衍,而是以一种热爱去学习,去享受品味语文所带来的惊喜快乐。苏轼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语文本该是每个人的风景线,学生且行且赏,一路与语文同行,学生从小就根植语文核心素养,那么人生旅途就会丰富精彩很多,品味语文,提升素养,邂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