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美丽的教育行走

2019-11-05 12:14阳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期家校共同体

阳玲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谈到了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建立好家庭和学校这个共同体。因为这个共同体关乎的是孩子的成长,是祖国的未来,有了高素质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将来才有底气去关心国事,去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因此,探索家校联系的有效方法,对于我们构建家校共同体,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主要针对家访这一家校沟通方式的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主题性家访------周、月主题家访

这一类型的家访,老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选好主题,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定期开展。

比如说:我们班上有8个父母都在外地上班的全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父母很少回家,有些一年才回家一次。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强,比其他同学能更快适应寄宿制生活。但是在班上,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不够自信,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事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课堂上,他们不敢大胆展示自己,容易开小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下却喜欢疯跑,安全意识淡薄。二年级时,我就曾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分别走进了这些孩子的家庭,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有相似之处,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都上了年纪,有的眼睛不好,有的听力不行,有的一个人在家既要带孙子又要干农活。他们大多不识字,也不善言谈,看到老师也只是一直笑,没有什么说的。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农村里的老人来说,管好孩子的吃饱穿暖就已经不容易了,更不用说教育好孩子,辅导孩子的学习了。每一次家访,我都会给孩子带去一份小礼物,安排孩子和父母视频一次。在班上,我召开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班会,夸张地表扬这些留守孩子的懂事和自立,让其他孩子主动和他们做朋友;同时,我会在班会课上播放关于留守儿童的励志微电影,为班上这些留守孩子找到学习的榜样。通过那一学期的主题性家访活动,班上的留守孩子更活泼开朗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更自信了。当然,他们也更爱我了,还会在我的面前撒娇。

这个案例给了我对家访新的认识,关心孩子必须随时想着孩子,想想他们需要什么,想想他们精神缺失什么,然后根据班集体共同的问题,选准一个主题,将孩子们带入一种情景,最终和孩子们、家长们分享一份快乐!

二、诊断性家访-----通过家访发现教育问题的症结

比如,我的班上有一个女孩,一直都挺乖的,学习表现等各方面都很积极。可是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她就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都是涣散的,也不爱举手了,平时大课间活动都提不起劲,给人一种懒洋洋没睡醒的感觉。我找她谈话,也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过,但是她的转变都不大,我也很苦恼,始终找不到她的病疾所在。后来,我就到她家里面去家访。她的家住在草池,家里是楼房,一楼开了一个超市,我去的时候看到店里生意很好,妈妈都顾不上和我说话。于是,我和孩子到了楼上,客厅。孩子带我参观她家,我发现在她卧室的书桌下有一个手机充电器。我就笑着问她:“你是否有手机啊”?起初她还不承认他自己有手机,我继续问道“这个地方怎么有手机充电器?不会是你爸爸妈妈在这个地方充电吧”?

后来她才向我承认,她的确在玩手机,而且白天晚上都在打游戏,就打那个王者荣耀,都已经是30级满级了。我接着问“你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你玩手机”?她说“他们做生意比较忙,一般都不会到我的卧室里面来,更不会发现我有手机了,况且他们上楼时,我就不玩。老师,你的眼睛真厉害,看着充电器就知道我有手机”。我笑着问道“你上课是不是经常在想手机游戏呀”,她也笑了笑说:“你怎么知道”?随后我跟她讲了很多有关手机使用的一些问题,并建议她把手机拿给我给她保管,在我的说服下,她把手机拿给了我保管。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她的注意力慢慢就集中了很多,成绩也慢慢好起来了,中途有两次,她让我把手机还给她,她说她可以自己控制手机,但是我还是努力说服他,继续帮她保管。其实那个手机也是她妈妈曾经用过的,因为放在一边没用,她就把它拿来自己用了。直到毕业了,我才把手机还给她,这才告诉她的家长这件事。

像这样的家访,就是在家访的过程中去寻找教育问题的本真,并及时的进行干预。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我这一次的家访,我注定发现不了这个孩子身上的问题,我对她给予的方式可能是横加指责,这样不仅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恶化师生关系。这个案例让我得到了启发,家访,教师必须有备而去,必须针对问题而去,有了问题的发现,我们才有与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孩子的良方。同时说明家校联系不能务虚,必须钻进孩子心灵,必须走进家长心底!

三、治疗性家访-----分阶段家访,解决教育问题

一个教师要善于用睿智的目光去发现孩子心灵背后的问题,去和家长共同开启学生即将封闭的心灵的大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老师的身临其境,就坐在办公室里,或打几个电话里,或在群里聊天,那是永远不能窥见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的隔阂的。

四、预防性家访------在家访中预防问题的发生

这一类型的家访,就是一般的常规性家访,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现问题的萌芽,就要及时加强引导和教育,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期。

预防性家访,需要教师有智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孩子们的思想动向,在此基础上,选择好家访这种特有的方式,去对孩子们可能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前干预,通过这种干预,随时调控教育方法,调控孩子们成长的方向,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总而言之,通过家访,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现象的根源,家訪的形式也丰富多样,只要是有效的家访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意想不到的的教育效果。

家访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见,更是用心灵去倾听,在一次次心灵的交错里,让思维绽放出美丽的花,让教育更具内涵、更见温情和深度。完全可以这样说,家访就是一场关于教育的美丽行走!

猜你喜欢
学期家校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