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维权意识教育探究

2019-11-05 08:23张运战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法律维权 意识教育

作者简介:张运战,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269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學生就业中的法律维权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经调查表明:当下,有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认为签订劳动合同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实际上,应届生在就业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仅占二分之一。同样的,一些大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导致其难以通过相关的法律程序来解决自身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中法律维权意识的教育力度,以此来为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现状

(一)维权意识总体不足

大学生们在上大学之前,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保护之下,一直在接受着系统的学校教育,直到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真正地去独立生活,去融入社会[1]。并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里面的环境是比较宽容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保护也是比较多的。这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总体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不能很好地通过法律的途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部分学生对于法律存在着非常片面的认识,认为自己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是没有必要的。进而当自己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维权意识总体上是不足的。

(二)就业违约现象频发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就业违约现象。大学生们刚刚步入社会,总是希望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又不确定自身是否能够通过企业面试,所以就会出现“一简历多投”的情况。部分大学生在已经被更好的企业录取之后,对先前已经签约了的单位违约。这种情况虽然学生们会赔付一定的违约金,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企业的用人计划,也会让招聘单位对学生高校的诚信情况提出质疑,不利于后来的学生就业。最主要的是,有的合约并未明确规定违约的具体赔偿情况,因此当学生们和企业发生纠纷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维权困难。

(三)遇到不公易妥协

我们需要知道: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普遍存在于大三下学期和大四整个学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们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校招当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对于学生们来说,难度非常大,时间也比较紧凑。因此,学生们不敢将自己的时间,过多地花费在维权上,以免错过最佳求职机会。并且,现如今,诉讼成本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昂贵。如果学生们没有把握一定能够赢得诉讼的话,那么面对高昂的诉讼成本和复杂的诉讼程序,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退缩和妥协。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不公待遇后,大部分会选择直接辞职,很少有人会选择主动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就业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维权意识薄弱,遇到不公易妥协,此种状态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们今后的就业与发展的。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维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个人综合发展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以后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如果高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维权教育的力度的话,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学生的个人综合发展,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法律知识基础和维权思维基础。

(二)有利于保障良好的就业秩序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部分企业对应届生的入职条件过于苛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歧视的情况。比如:部分企业要求女性员工入职以后,两年之内不能生育;部分企业因员工有乙肝病史而拒绝录用该员工;残疾应届生勤奋苦读,获双学位,但是因为自身的残疾依旧被企业拒绝……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霸王条款和就业歧视的现象,由此而导致一系列的劳动纠纷。因此,如果高校能够在大学时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强对其就业中的法律维权意识教育力度的话,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维权意识,保障学生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保障良好的就业秩序,为高校学生的长久发展奠基。

(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大学生在社会当中,处于一种比较前沿的地位。其作为引领社会风向的前沿一代,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具备较强的维权意识,用于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话,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也会在很大程上引领社会潮流,提高大家的维权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维权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权益维护意识

1.增强契约意识

我们需要明确:当下,我国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增强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当中,契约意识尤为突出。高校在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学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强学生们的契约意识,培养学生们形成谨慎签约、认真签约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此来减少纠纷的发生,保障学生们的合法权益。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織合约拟定大赛,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让学生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当中了解合约的重要性,学会找出合约的错漏之处以及不合理之处,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契约意识,为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奠基。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法律普及课程,来让学生们了解到合约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签订契约的谨慎度,减少纠纷发生。

2.提高证据意识

当下,我国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的时候可能不能很好地去保障人们的一些权益[2]。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靠证据说话往往是最有利的。因此,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举例,课下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证据意识,让学生们在求职的过程当中,能够养成收集、保存、使用证据的习惯,进而为学生们遇到困难时的维权奠定一个良好的证据基础。

3.强化诚信意识

我们需要明确:诚信意识在求职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生在求职过程当中不注重诚信,缺乏责任心,甚至频繁违约的话,那么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求职进程,而且很可能会给自己的母校带来不好的影响。诚信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自身的诚信,大学生在去企业面试时,应该和企业如实讲述自己的个人情况,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夸自大。第二,企业的诚信。许多企业在宣传过程中,许诺给学生很高的待遇,可是当学生们真正入职以后,却是另外一种光景。因此,学生们在求职时,不仅自身要具备诚信意识,而且要注意企业运营情况的真假,不要以为企业说的话一定是真的,也不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模拟求职大赛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求职应变能力,强化学生们的诚信意识,为学生们今后的求职奠定基础。

(二)加大大学生就业维权教育力度

1.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开设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并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同学们普及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法律维权意识,以此来为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基础。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微课来让同学们提前学习有关职业规划的基本内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证据法》《劳动法》等等[3]。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们的时间安排,设置专门的线下课程,在现在为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作业的布置。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听完微课和见面课后,可以获得百分之六十的分数。然后,学生们要统一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学生模拟就业大赛,在大赛上自己设计自己的简历,自己去进行求职,自己运用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求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完成比赛。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教学资源,而且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更能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到职业规划和法律维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谓一举多得。

2.推动实践教学

我们需要知道,求职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的话,那么学生们是很难将其主动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的。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学生们举办相关活动,以此来推动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感受到维权的重要性。

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外界资深HR来学校开展讲座,以此来为学生们普及求职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学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举办校园模拟求职大赛,并与课程要求相结合,以此来为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参与度。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人才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们的综合发展。总而言之,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维权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维权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大学生就业维权平台

我们需要明确,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维权成本高,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大学生都处于劣势地位。第二,维权难度大,诉讼程序复杂,大学生很难独自处理。第三,维权途径缺乏,大学生初入社会,势单力薄,很难找到高效的维权途径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基于此,各大高校可以着手建设大学生就业维权平台,汇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公事项,进而为解决学生们的问题提供便利。

例如:高校可以开设一个专门的网络大学生就业维权平台,由学生会宣传部负责运营,由招生就业处负责监管。本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邮件等方式,来向学校进行反应,学校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为学生们进行答复,以此来帮助学生们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如果同类问题反映的同学很多的话,那么学校就可以组成一个诉讼团,来进行团体诉讼。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诉讼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大学生面对企业孤立无援的现状,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维权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给学生们传授基础知识;通过开展讲座、举办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建设大学生就业维权平台来减小学生们的维权阻力,以此来为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瑶函.刍议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维权意识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41-42.

[2]于敏.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育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3]崔静,陈其煌,冯丽.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维权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9(12):134-135.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