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作为一种表示数的符号,联通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数字不单单用于记数,也蕴含着许多奥秘。
数学励志公式
[1.01365=37.8
0.99365=0.03]
图1
这个公式可以这样解读: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是基本数,代表你每天的努力。1.01代表每天多努力一点;0.99代表每天少做一点。那么一年后的情况如何呢?基本数1在每天多做一点的情况下,数值增长到37.8;而每天少做一点,数值就减少到0.03。这个数据是震撼的。这个数学公式直观形象地告诫我们: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1.02365=1377.4
0.98365=0.0006]
图2
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类比推出新的数学励志公式,如图2。假如你的努力再多一点,变成了1.02,那么在一年后,数值增长到1377.4;而如果你每天再少做一点,变成0.98,一年后数值仅仅为0.0006。我们不禁感叹:仅仅一年的365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了;如果你每天退步一点,一年后将被人远远抛在后面。
这两组数学公式,简单有趣又励志。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向上,做一个“大于1”的人。
金字塔数字之谜
考古學家在埃及金字塔内发现了一组奇怪的数字“142857”,当时并不理解这组数字有什么奇特之处。现如今这组平凡而又神奇的数字却让世界为之震惊。
那么,142857神奇在哪呢?
我们先将它从1乘到6,看看结果。
[1×142857=142857;
2×142857=285714;
3×142857=428571;
4×142857=571428;
5×142857=714285;
6×142857=857142。]
可以发现,结果都是由1、4、2、8、5、7这六个数字组成,差别仅仅是六个数位置不同。这些数字的排位顺序类似“走马灯”(如图3),所以我们把142857又称为“走马灯数”。
图3
继续运算:142857×7=999999,这个结果很特别。我们发现:9+9+9+9+9+9=54,5+4=9;而142+857=999,14+28+57=99;1+4+2+8+5+7=27,2+7=9。
那么继续往后算呢?
[142857×8=1142856;
142857×9=1285713;
142857×10=1428570;
142857×11=1571427;
142857×12=1714284;
142857×13=1857141。]
这组数据仿佛没有什么规律,但比之前乘以7以内的结果多了一位数。所以我们就从这里入手,将每个结果的后六位作为一个整体,前面数位上的数字与后六位相加。
例如:142857×8=1142856,将1142856拆成1与142856两部分,再相加,即1+142856=142857。熟悉的数字再次出现!
以此类推:
[142857×9=1285713,1+285713=285714;
142857×10=1428570,1+428570=428571;
142857×11=1571427,1+571427=571428;
142857×12=1714284,1+714284=714285;
142857×13=1857141,1+857141=857142。]
所有首位数和后六位相加的结果再次与前六次相乘的结果一样!而14即7的2倍,与142857相乘,再类比相加的结果依然是999999!
最后我们计算:
142857×142857=20408122449。
惊人的发现:20408+122449=142857,又回到了原始数字。
金字塔内为何会出现如此神奇的数字?古埃及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结论的?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答案至今未解!
神奇数字“7”
数字7是自然数中的普通一员,但人们似乎非常偏爱它:一周7天、故事中的七仙女、7个小矮人、北斗七星……都有7的“身影”。
7音:音乐中的1、2、3、4、5、6、7,这7个音符组成了奇妙的音乐世界。
7的循环小数:
[1÷7=0.14285714285714……
2÷7=0.28571428571428……
3÷7=0.42857142857142……
4÷7=0.57142857142857……
5÷7=0.71428571428571……
6÷7=0.85714285714285……]
小数部分的循环节都在前7位,小数部分的数字不变,数字位置改变,这与金字塔内的神秘数字组142857不谋而合。
7色: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绚丽多彩,描绘世间所有景色。
酸碱度中的7:酸碱度pH值通常意义上是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当pH值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为什么是7这个数字呢?因为理想纯水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正好是7。
又如算盘每列有7粒珠子、七星瓢虫背上有7点、世界七大洲、七夕……
如果这些都不算神奇的话,那么请你拿出一张普通纸,连续对折,我敢肯定:对折的次数不会超过7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