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芮茸
2008年2月,扎扎服饰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扎服饰传承人阿旺丹达荣获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年6月,扎扎服饰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扎服饰,是措美县哲古镇扎扎村妇女穿着的服饰。从色彩上分三种,条纹藏裙、深蓝藏裙和花纹藏裙;从季节分为两种,春夏装与秋冬装;从配饰分为五种,贾嵚彩靴、胸饰、围裙、颈饰和腰饰。穿着扎扎服饰时,当地妇女会将无数细黑线接于发中,分别成若干细发,从额头披于脑后,直垂臂部,上用丝线或长布与头发衔接起来。
年迈的扎巴爷爷感慨地告诉我们:“这个服饰能传承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应该好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在扎扎村的扎扎服饰制作合作社兼非遗服饰展示厅,村长扎西平措介绍,合作社是县文物局在2012年投资修建的,2015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扎扎服饰大约五千多元一套。去年雪顿节的时候,自治区就专门派人买去作为民族特色服装展示,再就是北京一个服装设计院的人也来过,专程来拍摄服装和制作流程。”
扎扎服饰主要材料是羊毛,而且是双层的,比较厚实保暖。现在扎扎服饰大多在重要节庆活动的时候穿。
做一套完整的扎扎服饰,需要耗时大概一个多月,而且一般是男性来缝制,因为扎扎村的裁缝基本上都是男的,女性主要负责编织和染色。
以前村里有很多人家会做,现在年轻一代里,传承和做的好的是阿旺丹家。村里阿佳告诉我们,她家里有一件奶奶那一辈传下来的扎扎服饰,她的奶奶差不多八十多岁。
合作社的扎扎村妇女在演示纺线。(格桑嘉措/ 摄)
今年四十九岁的阿旺单达,是扎扎服饰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他十五岁开始向长辈学习制作扎扎服饰,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将扎染、编织、裁缝、制作内衬,以及制作中所需天然颜料的制作方法等工序,都掌握得精益求精。我们在县城采访到了刚好到县里来开会的阿旺单达。
记者:您做扎扎服饰多少年了?是家族传承的吗?
阿旺单达:我是从2008年正式开始做扎扎服饰的。我们家做扎扎服饰是家族式传承,我跟着父母学到了手艺以后也开始做。特别是2008年成为非遗传承人之后,开始重点抓这一块。现在,扎扎服饰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档,只有少数的几家人有这个衣服(扎扎服饰),而且还是这一家有上衣、那一家有裙子,帽子又在另外一家等等。在2008年的时候,我把整套的衣服集中起来,共同申报了非遗。
提取颜色,其他颜料几乎没有人在做了,基本上也等于失传了。
记者:老的一些扎扎服饰,羊毛制品如何保存?
阿旺单达:扎扎这个位置海拔比较高,寒冷干燥,一般不会虫蛀。每年也就拿出来穿几次,偶尔缝补一些。我们在扎囊的羊毛加工厂进了一种特殊处理的羊毛,这种羊毛不会虫蛀,我们自己来染色。现在我们也在开发一些新产品。
记者:您对扎扎服饰的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阿旺单达:现在扎扎服饰的合作社,主要是针对一些扶贫对象。我的梦想是希望把扎扎服饰世代传承下去,不要再发生断层。但是确实也有很多困难,学做扎扎服饰有很严格的培养流程,我自己一个人教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我现在尝试着把扎扎服饰进行创新改良,为了使服装更加轻便,把以前两层现在逐渐变成了一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结婚的时候穿扎扎的传统服饰。
现在,也渐渐的有些年轻人开始兴起穿扎扎服饰了,我感到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