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进
摘 要 在学习上,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题目都被老师评讲过,自己做过,考试也考过,但最后做出来还是错的,然而,错误是正确之母,错误是成功之路上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学生犯错的过程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冷静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我们应该充分挖掘“错题”这一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反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错题”的原因,再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将“错题”好好利用。
关键词 数学;错题评讲;作业;
中图分类号:C931.1,O652,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95-01
一个学生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个人的人生经历、家庭环境或者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跟学习要求的思维有偏差,这是必然的结果。而他们在作业中做错的题对老师来说常常是最直观地能反应学生在思维上有何偏差的教学资源。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人人都会犯错误,而作为一位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若想要灵活利用错题资源,就要对错题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出每章节的重难点,弄清错题的类型,然后再研究在一节课的什么时段进行讲解,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自身的情况,看学生做错题是因为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针对如何才能“变错为宝”,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有效分析“错题”的要点
学生做错题,除开态度问题,还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这包括:
(一)审题有偏差导致错误
审题是数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学生可能会因理解有偏差,把题干信息转化成错误的信息。
(二)思维定式导致错误
思维定式能让人迅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在数学这样问题情境十分灵活的科目上,思维则是把双刃剑,即可能会加快解题速度,也可能会造成错误。
(三)对概念理解不清导致错误
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石,然而学生常常会无法理清数学概念,造成理解上的含糊不清和错误。
(四)知识干扰导致错误
随着数学学习的推进,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前后知识的混淆导致错误。
(五)教师自身的教学存在薄弱环节
数学知识一旦离开了生活实例,就会显得概念繁多而抽象,如果教师不注意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即使学生想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也可能只会对概念一知半解。
教师应该明辨学生出错的原因,分清哪些是大部分学生都会有的典型问题,哪些问题是个别同学的特例,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没必要记录下来的错题,教师也应该在充分分析理解之后心里有个底。如此一来,教师才能在评讲错题的过程中顾及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达到真正的“分层教学”。
二、评讲“错题”的策略
(一)要给“错题”留有足夠的时间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纠错,可以使用随堂评讲和以单元为中心评讲的组合。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应当顺应记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错误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否则错误就会积累下来,成为学生学习之后数学课程的绊脚石。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彻底搞清“错题”?在实践中,随堂讲解的时间是随家庭作业错误情况来制定了:如果错误影响了新课程的学习,那么评讲将会安排在新课程开始前,这对会新课程有益;如果对新课程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则在新课程结束后讲解,以便不会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如果上一次作业中的错题将在下一课中再现,评讲则会被安排在讲新课程的中途。
(二)“错题”的评讲要有针对性。
由于条件有限,学生没有专门大量练习错题的时间,所以教师力求有效利用时间,为专讲错题的时间段认真备课。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可能会犯不同的错误,针对没有典型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另选时间个别指导。对于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上适当变动原题内容,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针对典型错题议错、纠错,在辩论中剖析错题。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解题策略。
三、作业“错题”讲评后的练习和检测
为了让错题课堂上的错题评讲真正产生效果,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减少在同一问题上反复犯错的几率,就有必要在课后根据错题的“重要度”,编写相应数量的练习题,我们可以以一周或者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编写。这样,学生才能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做到真正的“查漏补缺“,并提升对概念理解、条件运用、综合分析的水平。检测本身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难度,也可以在题目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要素,提升学生做题的兴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自己按错因对题目进行分类整理,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结语
教师应当高效地利用数学错题资源,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理解自身错误原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可以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在沟通的过程中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使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何琼瑛.小学数学作业错例分析与资源化利用摭淡[J].小学教学研究,2016(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