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讲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2019-11-04 09:33蓝洁
师道·教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剪裁辨析闪光点

蓝洁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 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习作教学的环节来说,它最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是作后评讲。

一、何为“采蜜式”与“捉虫式”讲评作文

“采蜜式”讲评作文就是采学生作文中的鲜甜之蜜,即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授之以渔,并进一步由具体延伸拓展,进行相关训练,把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教师有的放矢地选择学生作文中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其闪光点,说出亮点所在,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范文的闪光点进行修改,并由此创设情境导出一个训练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技能。

“捉虫式”讲评作文就是教师选择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然后修改,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形成技能。

二、开展“采蜜式”与“捉虫式”相结合的讲评作文方法与策略

开展“采蜜式”与“捉虫式”相结合的作文讲评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细致地阅读学生作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研究学生的作文,最好能够结合单元作文训练点,寻找闪光点和普遍不足,以集中的方式呈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析其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根据训练点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形成技能。

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如果一味纠错,让习作评讲课变成习作审判会,势必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热情,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笔者会先采用“采蜜式”评讲,用放大镜看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自信。但是只有赏识没有有效的建议和明确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在原地打转,所以要结合“捉虫式”方法进行讲评,在肯定中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两者结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学习。”学生采蜜,如无方法,也只能抱得空罐子,徒劳无获。学生捉虫,如无指点,也只能让虫子常蛀作文之家,不见长进。所以,在作文讲评的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促进表达。

(一)关注表达,语言在慢焙细炒中丰润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习作要求标准不是太高,总目标很清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落实到学生身上,还是有各种语病,所以更要学会发现优秀习作的闪光点,采得百花成蜜后,学生通过关注习作语言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过于口语化显得随意啰嗦。以上问题学生通过细心关注展示优秀作文基本能发现其中的奥秘,酿出细心之蜜。

同样,关注表达,学生会发现作文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马虎写错别字、漏字、语句不通顺等。在没有发现闪光点的句子或者段落里,学生就开启“捉虫模式”,在相应地方做上标记。

(二)关注选材,题材在辨析中渐趋独特

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可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缺乏内心体验,套作、编作现象严重。因此,笔者经常在讲评作文时让学生火眼金睛辨析题材。下面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说心里话”作文中学生选用的一些题材:

1.父母在我感冒发烧时送我去医院,我想对父母说——

2.同桌在我忘记带学习用品时主动借给我,我想对他说——

3.跟爷爷相处美好时光,如吃饭时从碗里掉了一块肉找不到原来是我趴在饭桌下完用嘴巴接住了把它吃了,我想对爷爷说——

4.跟好朋友去密室逃脱,途中分歧不断,最后团结一心用智慧走出来,我想对朋友说——

经过一番辨析,优劣不言而喻,在辨析中学生了解选材要点:少用熟料,多用生料,能表现童真童趣的题材才是新颖独特的题材,才是写文章应选取的题材。通过这样讲评,学生茅塞顿开,那些写老生常谈题材的同学经过一番头脑风暴,也有了新的写作思路。

(三)关注结构,组材在习章法中完善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但在全篇的把握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在于事例偏离中心或中心缺乏联系,出现南辕北辙、自相矛盾的问题,重点不突出,存在面面俱到、喧宾夺主的问题等。

虽然学生在结构上,总体安排得当,会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但还存在如:事例太多,详略不当;事例太少,一笔带过;段落不明确等问题,所以我主要以“捉虫”为主“采蜜”为辅,让学生做到有写必改,改必有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练好“剪裁”功

作文如同裁缝做衣服需要剪裁。我们要根据表达的中心进行剪裁,与中心联系密切的要具体些,与中心关系不够密切的要略写,与中心没有关系的即便是很好地素材也要剪掉。只有练好“剪裁”功,修剪出来的文章才更有力量。

2.寻找曲折点

古人说,做人要直,作文要曲。文章一波三折,才能吸引眼球。这里所说的曲折点可以是事情发展的曲折点,也可以是人物内心的曲折点。有个学生写《第一次国旗下讲话》,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写出来却只见骨架。讲评时我就让学生讨论:从表面看这位小作者没有很大的心理变化,但是面对全校的老师和学生,他的内心一定不是平顺而是有曲折点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画出内心变化曲线图:

完成曲线图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添加心里紧张的表现,让第一个曲折点更曲折,接着再继续把第二第三个曲折点添加想象、心理活动和表现把第二第三个曲折点说具体,最后完成修改。

如此训练,学生不仅兴致浓且豁然开朗,而且很有成就感。虽然每次经历的只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点”,但经过多次巩固,循与渐进就能由点到面,实现质的飞跃,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呈螺旋上升态势。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剪裁辨析闪光点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卷叶象甲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论报纸图片编辑如何巧“剪裁”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