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磊
摘 要:农村学校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课堂上表现也较为拘束,不善于交流,多以被动方式来获取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相互交往的能力等,提高农村学生在地理课上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分组;合作教学环节;师生角色小组评价
一、巧妙分组,适时优化
我一般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对让学生放下心中的包袱快速进入角色。每个小组的人员如何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对于刚升入初中或接手新班级时,一般不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所以采用自由式组合,即让学生自由搭配志趣相投有时也会是自由式小组组合的缺点,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跑题,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引导时注意难度,否则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组合在同一个小组,基础薄弱学生分在另一组;或者性格外向的同学归在同一组、性格内向分在另一组等情况,这样必然会造成“好好组合”和“外外组合”的小组发言积极,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越学越有趣,相反“差差组合”或“内内组合”的小组就可能索然无味,越学越没劲,出现厌学的趋势。因此,在运用上述自由式小组合作学习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保证各小组间力量均衡,促进组间的有效竞争。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展开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小组都要设立一名组长,并由组长负责组内所有事务,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有作乱,一般同一小组成员固定不变,但小组成员之间定期交换分工,每个同学尝试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巧妙把握课堂师生角色,适时引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观察,了解学生能否按照老师设定的路线来进行,对开展得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的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因此,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小组总结反思,提高学生合作的后劲,达到合作目的。
三、巧设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重要的一环是情境问题的创设。首先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再者问题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堂看起来气氛活跃,但久而久之,不利于組内的合作探究。而难度过高的问题,学生无从着手,或根本怎么“跳”都够不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积极性,也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紧扣住课程标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设计要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否则会影响教学效率;还有情景问题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乡土文化背景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探索农村地理文化的价值。
四、巧用评价,提升合作的持续性
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心理一般较早熟,群体性很强,较看中并关注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所以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期初和期中两个时间点,让每个同学对同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写在小纸条上,并张贴在展板上,让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去了解和提升,促进学生去提高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来的实践,证明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学习方式,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增多了,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形成了。只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将会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波,谭顶良.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2]卢瑞玲,孙静.合作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4).
[3]李晓琴.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