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有一口流利的表达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所以社会大众对小学阶段语文朗读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方式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基础。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应该把教学理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基本情况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案。因此我們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需进行完善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朗读
良好的朗读能力作为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对阅读理解而言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提起重视。
一、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
有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如果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朗读就可以成为学习语文阅读最好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学习的乐趣,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一定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感受这个情境带来的情绪起伏和思想活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语言表达的欲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趣味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学内容里可以穿插着有关桂林山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教学课件里可以插入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用比较轻松愉快地方式呈现出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并且,有了悦耳的音频作为背景,学生的思想氛围融入到桂林山水的情景当中便会容易很多。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风景带给人们的视界上和听觉上的感受。身临其境可以加深桂林山水带给学生的印象[1]。从而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课件里的内容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时的感情,在感情基础上朗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
二、设定生动地朗读情境氛围
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某些人物情感和剧情的认识不能做到充分和深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探索和分析,用学生能接受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在合适的情境背景下,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探索和表达,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小动物过冬》这个课程时。根据教学内容中有的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带入角色的情感,结合情境中的语言,充分感受情境中带给角色的情感。分析不同角色设定带来的情感变化有哪些不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身临其境和感觉,再以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时,学生的个人情感就会更饱和,整篇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会更加丰富。
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朗读榜样
在没有给小学生讲解什么是朗读时,学生意识中的朗读可能只是单纯的把书中的内容读出来。但是,在给学生上课以后,教师应该纠正学生潜意识里对朗读的认知。告诉学生朗读是一向情感活动和行为艺术,读出来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作者内心情感活动的变化。它需要包括人物情感和当下情景带给人物的感受[2]。所以,在朗读时,需要结合语境表达出所感受到的文章带来的情感变化。为了不让学生在学习朗读的过程中有偏,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这个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朗读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朗读这向活动。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一个良好的示范,随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并对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纠正。在文章的故事情节达到高潮部分或者人物情感表现强烈时,朗读应该适当放快节奏或者声音高亢,将自己的情感变化融入其中,能够更好的达到朗读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用《母亲的恩情》篇课文给学生做示范朗读时,要注意将自己情感充分带入情境中,并且注自己的语调、语速、语气以及声音大小的变化,给学生做个良好的榜样。在自己对课文进行通读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阅读。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还可以使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得到改进,有益于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朗读是学习语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也是日常生活中表达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小学阶段作为学习的启蒙阶段,必须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提高学生在学习朗读时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作为引路人,也应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寻找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的措施,共同进步,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焕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策略[J].学周刊,2016,26(26):139-140.
[2]赵仪.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