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芳
中职数学不但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而且是一门概括抽象论证性极强的学科。中职数学教学必须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领略到数学的作用和贡献,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制造生活场景,点燃学习兴趣,探索数学奥妙
平时我们可以留意观察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使其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课堂上就要多制造生活场景,利用趣味故事、适当的游戏等恰当地切入课堂,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共同探讨数学的奥妙。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公式”时,可以讲述一个趣味故事:传说有个国王为了奖励一位大臣的功劳,于是问大臣:“你想要什么奖励?”这位聪明的大臣说:“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按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国王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后来他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无法满足大臣所要的麦粒数。究竟这位大臣所要麦粒数是多少呢?这样的趣味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疑问,感觉到数学的妙趣,与教师一起探讨该节课的内容。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推导等比数列公式,学生通过自觉的学习, 积极主动的思考,一起寻找该问题的答案,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二、注重知识探索过程,拓宽知识形成的路径
中职数学概念及规律多数由实际问题提炼出来,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直接给出学生定义、概念或结论,直接叫学生背定理記忆公式,那么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就不够深刻。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知识生成过程的展示,没有学生思维的参与,就很难取得理想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实际生活或学生目前的知识认知来引导学生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及概括,了解它们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形成对学好数学及用好数学的途径认识,加深其在脑海中的印象。在讲解“椭圆”时,可先让学生们做一个有趣实验:首先,将绳子的两端固定在画板上两点,并使绳长大于两点的距离;其次,用铅笔尖将线绳拉紧,并保持线绳的拉紧状态,笔尖在画板上慢慢移动一周。通过作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操作,学生对椭圆的形成比较深刻。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步骤来研究椭圆的方程及椭圆的性质。通过这种形式教学,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较深刻,更加容易理解椭圆的相关性质。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相关知识点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探索过程及总结过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展开思维,勤于思考,提高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宽知识形成的路径,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慢慢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如教学“指数函数的应用举例”,某种物质的细胞分裂,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那么,知道分裂得到的细胞个数如何求得分裂次数呢?知道分裂次数如何求得分裂细胞个数呢?通过提问,慢慢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建构一个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如教学“等比数列的应用举例”,银行贷款一般都采用“复利计息法”计算利息,你从银行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5.76%。如果5年后一次性还款,那么你应偿还银行多少钱?如果每年一期,分5期等额还款,那么你每年偿还银行多少钱?学生带着疑问,通过概括总结逐渐构建出等比数列模型,培养其建模能力。实际上,我们可以就生活中常见的利润、利息、保险、股票等问题通过建模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分析、概括,让学生领悟到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从实际生活中逐步提炼、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首先,我们应着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一步一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去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奥秘。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实际背景,为学生提供机会受到相应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价值。例如:代数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代数的历史文化及其相关的历史,以及代数兴起与发展的关键人物和有关史迹。最后,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有用”的意识,并且深刻明白数学产生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如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应用举例”,一艘船以每小时36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观察灯塔C在船的北偏东30°,0.5小时后船行驶到B处,再观察灯塔C在船的北偏东45°,求B处和灯塔C的距离。通过这些实例,不但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有用”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入的方式,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有用”的意识自然而生;通过这种问题的解决,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服务于生活。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关于三角形求解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如堤坝的计算,塔高的测量,求湖的对面电线塔的高度等。学了圆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可以延伸木制锅盖摔坏后的还原,铁丝铁环等方面的问题。学了增长率知识后,教学中可以补充存款利息的计算、国民生产值翻两番等问题。学了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知识后,我们可以拓展到病毒的复制,银行贷款复利计息法等问题。在课堂教学或习题中增加一些生活实例,这些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确实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简而言之,日常生活中的存款、房产增值、房租收入、利息、分期付款、市场统计、折扣、利润、成本等中职数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上,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