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2019-11-04 08:43:24陈广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喜炎肌酸激酶轮状病毒

陈广源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具有传染性,多发于秋冬两季,发病率较高,起病急骤且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儿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其身心发育,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喜炎平注射液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多种病毒的抑制效果较好,临床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病症[2]。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90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7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86±0.23)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4.12±1.17)d。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8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79±0.31)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4.20±1.21)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中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诊断标准;(2)年龄7个月至3岁;(3)患儿其家属知情同意,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批准。

1.4 排除标准 (1)存在心脏、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存在其他因素导致腹泻者;(3)对所使用药物无过敏或过敏史者;(4)存在其他腹泻治疗者。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同时采用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岁患儿,每次3~6 g,>2岁患儿每次6~9 g,每日3次,用温水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在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加入0.2~0.4 mL/kg的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5 d。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2 g,每日2~3次。

1.6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2)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3)心肌酶谱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 d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5 d后患儿的大便常规检查及性状正常,大便次数≤3次;(2)有效:治疗5 d后患儿的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但大便性状存在部分异常;(3)无效:治疗5 d后患儿的大便常规检查、性状及次数均未改变或加重[4]。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5.075,P<0.05。

2.2 两组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t=9.303,4.506,7.690,P<0.05。

2.3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婴幼儿群体因年龄较小,身体发育不完全,机体防御病毒的能力较差,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损伤肠黏膜屏障,诱发肠道内感染,引起腹泻、呕吐、大便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肠外器官损伤,造成心肌损害,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加重其生理及心理负担[5-6]。

表3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t=6.012,5.157,5.838,7.881,P<0.05。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小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粪-口传播,造成小肠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腹泻;同时易减少肠黏膜新生上皮细胞的双糖酶活性,引起肠道内乳糖转化异常而积聚,进而加重腹泻症状;另一方面,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经病毒感染后,易降低机体抵抗及防御能力,损伤肠道外脏器,导致病情恶化[7-8]。目前,临床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可通过平衡水电解质及肠道菌群等方式,同时采用蒙脱石散以急性腹泻病治疗原则进行干预,可较好的缓解腹泻症状,但整体治疗效果欠佳[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均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表明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肠黏膜屏障,改善心肌酶谱水平,利于患者转归。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药注射剂,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作为其主要成分,具有退热、消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H1N1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临床应用广泛且治疗效果显著[10]。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竞争性结合RNA、DNA及蛋白质结合位点,阻碍病毒复制,灭活效果显著,同时促使脾内T、B细胞密度增加,加速形成免疫球蛋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帮助患儿提高免疫力,进而较好的抵抗病毒感染,减少肠道外脏器损伤,显著控制病情,改善腹泻症状[11]。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中,内毒素是毒性物质在菌体中的总称,由菌体裂解后释放,具有毒性;二胺氧化酶是位于小肠黏膜上层绒毛上的细胞内酶,在肠道机械屏障受损时,其含量增多;D-乳酸是肠道细菌发酵代谢产物,可反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12]。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是体现心肌损害的主要酶学指标,可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发生及进展情况。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可较好减轻肠黏膜屏障及心肌细胞受损情况,帮助患儿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肠黏膜屏障,改善心肌酶谱水平,利于患者转归。

猜你喜欢
喜炎肌酸激酶轮状病毒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1期)2021-07-28 07:12:46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防不胜防的秋季轮状病毒腹泻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22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