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彬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和平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教学中的概念、判断等,如果不通过艺术讲解,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教学特有的美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运用,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因而,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提高兴趣,便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理解问题,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题作用。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把圆柱学具剪下一个方形和上下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并要求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计算出面积,然后叫学生把长方形卷成圆筒,并把两个圆向内折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再把它展开,这样两次反复观察思考,随即叫学生阅读课本。在学生阅读教材时会有所思,也有所悟,津津有道,提高了自学效果。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领会了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在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评价作用。因为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发现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都获得成功。对未成功者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如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的数化简:1009.50500
有位学生这样化简:1009.50500=1009.55
顿时,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很有见,是吗?是彻底错了吗?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教师讲评错的关键。这样处理既教育了其他同学,又给了这位学生自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创设辩论的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开辩论有很多好处。开展辩论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利于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还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辩论还可以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起辩论也可根据书本中的结论展开辩论。
如判断下列各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其余两个不是。也有小部分的同学认为全部都是。到底谁对谁错呢?学生谁也不服谁,这时我让学生约分后来观察,也可以用除法的计算方法来检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力度,不断挖掘学校及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勤于实践、精于合作、勇于探究、善于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水平,在新课改中迅速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