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蓉
摘 要: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多数教师会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进行结合,让区域活动更具意义,以激发幼儿参与课堂及学习的兴趣。为此,文章将对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结合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幼儿多元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区域;环境;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125-02
一、引言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学,是近几年来比较受关注和喜爱的一种幼儿教学方式。它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与爱好,结合当下的教育要求与目标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区域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所长,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进而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区域活动,特指幼儿教师依据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园课程中某一主题内容,确定区域教育目标,然后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环境。教师根据主题区域目标投放区域材料,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以主题活动为预设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主题背景下实施区域活动的理论支撑
(一) 西方教育哲学思想
1.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它的开展及有效性与教师为幼儿所创建的环境、情境、内容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针对不同幼儿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个性化创建,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使其在原来的发展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
2.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理论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认为,在开展和实施幼儿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顺应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及自然本性。因此,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倡導的是一种“儒家思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主导权、自由权等交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自主探索,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及自主权力。教师要遵循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允许其个别差异性的存在,一切顺其自然。
3.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思想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其在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其今后的学习与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其自主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幼儿个体的建构及发展。皮亚杰认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其成效有着质的区别,学习应在主动的情境下进行,这样有利于幼儿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选择,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如果教师能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加以结合,这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可以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建构,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
(二)幼儿教育文件精神的引导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知道其所倡导的重点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学习活动,为幼儿创建符合其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各类活动,且应以游戏作为其最重要的活动,保教并重。《纲要》倡导尊重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及自主创造,不断地提高自我知识及实践能力水平,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们知道在开展活动区的游戏中应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空、操作材料,创设适宜的环境,给予幼儿自发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保证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题式区域活动开展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主题区域活动的目标,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目标是活动开展的依据,那么如何确定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目标呢?我认为应该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及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各区域活动目标,并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以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春夏交响曲”时,主题活动目标是感受春天植物的生长变化,能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新芽;能用动作大胆地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结合这一主题目标,我在自然角创设“实验观察区”播撒不同植物的种子,并引导幼儿利用早谈活动、餐前准备、散步等活动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新芽,还引导幼儿做观察记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种子的发芽速度及不同植物新芽的特征。又如主题“有趣的昆虫”活动目标是认识常见的益虫、害虫,能进行分类,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初步了解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办法。在科学区我们投放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的图片、操作底板、记录表、保护益虫消灭害虫方法的小图卡,引导幼儿根据操作板上笑脸和哭脸的提示对各种昆虫进行分类,并思考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办法,然后再选择正确的图卡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习什么是益虫,什么是害虫,为什么它是益虫以及我们要如何保护益虫等知识。事实证明,只有跟着主题活动目标制定区域活动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主题活动。
(二)创设主题式区域环境,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
主题式区域环境的创设,必须要体现情景性、开放性及互动性,在此三点之上,教师才能帮助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创造性的提高。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幼儿更快、更好地参与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必须紧紧围绕主题,跟随主题发展的进度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而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其所呈现出来的区域活动也会越来越多,所需要运用的区域材料也会不断地增加,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也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这些在主题背景下所产生出来的一系列区域活动,也在不断地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发展。
那应如何投放这些区域材料呢,投放多少为宜呢?这些则是幼儿教师所要注意的问题与事项。投放得好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能力,投放得不好,效果则相反。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要遵守目的性、计划性、层次性、个别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原则。同时要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做到由易到难有序地投放材料,不断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尊重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材料,让每个幼儿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下面结合主题“初夏交响曲”“纸的家族”活动的开展谈谈我的做法。
如在主题“春夏交响曲”教学中,我引导幼儿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拾捡落叶、枯枝并把它们带到美工区里,创作树叶贴画、树叶拓印画、春天的树等艺术作品。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活动、幼儿发挥了创作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环保教育的理念,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又如主题“纸的家族”,教师可以在语言区可以创设大拼图“蔡伦造纸过程”,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拼图并看图完整讲述造纸的过程;如投放自制《摸箱》玩具,神秘的箱子里面装有各种各样的纸张,有的厚有的薄,有的硬有的软,有的粗糙有的光滑等。让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一个摸箱说句式,一个当裁判,从中学会说完整句“我摸到的是一张××纸,摸起来很××(光滑、软、粗糙)”。这能丰富幼儿对某些句式、形容词的了解,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亲子合作制作蔡伦造纸的过程小书,让幼儿在与家长收集素材的时候更进一步了解造纸的过程。在幼儿园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相互讲述自己制作的书,在互动交流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分享、传递。
(三)开展主题式区域活动,丰富班级主题环境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班级主题环境的创设对开展主题式区域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环境创设的好坏、与主题是否相关、是否能随着区域活动的展开而加以调整等,这些都将影响幼儿对教师所创设的游戏的兴趣度。
1.主题墙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兴趣
主题墙环境的创设更是主题活动的催化剂,主题活动中有集体活动,也有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区角活动能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特别是有效的主题环境创设,往往能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区角活动的兴趣。
如在开展“有趣的昆虫”主题墙环境创设时,我在主题墙上创设了一片生态园,有花圃、池塘、树林等。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幼儿已经基本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比如居住环境、喜欢吃的食物;还学会了折、画某些常见昆虫等。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意识到生态园缺少了昆虫朋友,于是有人提议自己动手将生态园变为昆虫乐园。有的幼儿开始专心地画蝴蝶、蜜蜂,并将蝴蝶、蜜蜂的图案张贴在花儿的旁边,形成蝴蝶采花粉、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有的幼儿画了形态各异的毛毛虫、蜻蜓,并将毛毛虫张贴在草丛中,将蜻蜓粘贴在水草上,形成蜻蜓点水的画面;有的幼儿通过手工折纸折出知了爬树干、七星瓢虫落在树叶上等情境。当幼儿看着昆虫乐园的主题墙中有他们的作品时,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笑容溢于脸上,愉悦感、成就感及自信心自然也会倍增。这样将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區角活动丰富了主题环境创设的内容
为引领幼儿走进主题中,环境创设往往紧随主题的步伐,一路走来,环境充分体现了主题的点点滴滴行进的足迹。如在主题“春夏交响曲”中,我们开展了手工课程春天的柳树,在集中教学中引导幼儿用撕、贴、剪等技能合作制作春天的柳树,并将其延伸到美术区域活动中。
四、结语
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幼儿教师精心策划,根据教学《纲要》与《指南》精神,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情境创设,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其个体差异,重视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为幼儿创设一堂精彩且美妙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成长,在游戏中找到乐趣,获得美的艺术和享受。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9(2):70-80.
[2]林华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方式[J].山东教育,2012(Z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