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相对完善的自我意识,传统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其收效甚微,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而采取情感教育的形式,则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帮助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情感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个性意识、自尊意识较强,若班主任采取采取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容易有逆反心理产生,不仅班级管理效果得不到保证,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需充分利用高中学生情感丰富的特征,将情感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1 增添情感教育元素
以生为本是情感教育实施的重要原则,为改善班级管理效果,需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凸显出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通过外在情感教育元素的增添,能够促使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得到增强,自觉贯彻班级的各项规则与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首先需对班级物质环境进行优化,舒缓学生的身心。其次,要将一些人文元素添加过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例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生活较为浮躁,班主任可结合班级环境状况,将一些简单的花草绿植购置进来。这样班级环境条件能够得到改善,学生在观赏绿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放松身心。班主任可引导学生轮流打理绿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加深与绿植的联系。同时,班主任可将风采展示区设置于班级墙壁上,全面展示班级各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风采以及班级共同获得的荣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班级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
2 科学构建班级文化
相较于常规德育手段,班级文化能够给予学生隐性、持续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别是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和较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需通过班级文化的科学构建,将良好的班风学风培育出来,从隐性角度呵护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新学期开始之前,班主任可将投票选举等民主型手段利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共同商讨、议论等,将班级的班歌、口号、目标等确定下来,且于特定时间段大声朗读与演唱班级口号与班歌,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为将班级学风培育出来,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需加强合作,将多样化的学习小组组建起来,如诗歌小组、口语交际小组等。学生们结合自身特长与优势,自由确定参加的小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展示才能的机会,小组成员交流与活动中,也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深化学生的感情,降低各类矛盾问题的发生率。
3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通过构建完善的班级制度体系,可以促使班级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增强。同时,班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等高效培养。因此,班主任在情感教育实施时,需积极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构建长效的管理机制。例如,班主任可将主题班会组织起来,由学生们以匿名形式对现阶段班级管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班主任总结这些问题后,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探讨问题的应对之策。班级学生由于思考角度不同,会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提出来。由学生们共同投票,选出最佳建议,加入到班规之中。问题梳理过后,班主任总结讨论结果,打印并粘贴于墙上,给予学生时刻提醒。
4 善用爱心感化引导
青春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被理解、被信任需求显著扩大。班主任通过给予学生关怀和关爱,能够改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各项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首先,班主任要对班级所有学生平等对待,避免忽略掉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班主任要对犯错事实理性分析,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策略。一切管理工作要严格依据制度来进行,避免有倾向性问题出现,否则学生的抵触情绪将会产生。例如,班级中某位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敏感心理较强,受内外在因素的影响,時常有不良情绪出现。结合这些情况,班主任适时将一些简单的班级工作安排给这位学生,如收发作业等。每次完成之后,班主任都给予言语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这位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其次,班主任要善用期待策略,于日常管理中对各个学生的特点、优势等全面掌握,及时发现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赞赏的同时,提出个人的一些期望。这样学生的成功体验得到丰富,能够主动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最后,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态度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班主任需坚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情感给予学生有效感染和启发,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学校、班级中所构建的各种制度,班主任必须要带头遵守,以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晓芹.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风格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J].新课程导学,2019(S1): 13.
[2]龙升琼,浅谈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