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旅游消费金融产品开发研究

2019-11-02 02:25陈学清
时代经贸 2019年27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消费

陈学清

近年来,消费升级、政策扶持、技术发展推动旅游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市场、行业乃至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旅游产业链资金配置、实现上中下游各方利益最大化,提供特色服务将成为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旅游消费角度,研究商业银行旅游消费金融产品的开发路径,从而实现旅游与金融业共赢。

一、旅游消费金融

旅游金融是旅游和金融业相互融合,通过把旅游资源、资产、产权和未来收益等旅游要素资本化来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增值方式。国内旅游金融行业起步于2013年,涉足旅游消费金融领域的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OTA(Online Travel Agent) 在线旅游平台,以商业银行为主。

商业银行的旅游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以面向旅游企业的信贷融资支持服务和面向旅游者个人的旅游消费金融服务。旅游消费金融是指针对旅游者旅游活动中各种消费行为所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旅游准备阶段涉及资金预算支持、出境游外汇兑换、票务预定及旅游保险等;旅游活动阶段涉及目的地存取款服务、旅游服务套餐和商品购买、快捷支付等;旅游结束阶段涉及旅游积分兑换、旅游保险事宜等。

目前,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旅游消费金融主要包括旅游信用卡模式、旅游消费信贷模式、旅游保险代理模式、在线旅游金融平台模式——衍生品模式等。其主要形式包括如招行携程旅行信用卡、金穗汉庭东方万里行银联卡等形式的旅游联名卡、金穗旅游卡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旅游卡、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代表的旅游信贷服务、以招商银行代理旗下保险公司“招商信诺”的各类旅游意外险、以驴妈妈网“小驴分期”,途牛网的“首付出发”,携程网的“携程宝”为代表的在线旅游金融平台模式——衍生品模式等。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旅游消费金融起步较晚,国内信用制度暂不完善,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传统消费观念仍是制约旅游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尚未健全,居民高储蓄、低消费的保守的消费观念,抑制了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同时,消费者对旅游保险产品缺乏系统认知,对相关旅游保险服务了解有限,旅游企业更愿意低价吸引客户,而不是向客户主动推荐旅游保险业务,因此旅游金融业务的市场推广受限,市场规模偏低,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二)创新不足导致旅游服务金融产品单一

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产品本身就是旅游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旅游服务金融产品仍以基础金融服务为主,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水平较低,制约市场拓展,影响商业银行的多样化经营。如国内旅游保险业务主要有旅行社责任保险、人身意外险和旅游救援保险,保险责任范围小,选择余地小,实用性差,难以满足自助游、特种旅游等新型旅游市场的要求。

(三)旅游消费金融行业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消费者征信体系还不完善、在线旅游分期支付和保险等金融固有的风险、旅游金融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等,导致商业银行对旅游金融采取谨慎的态度,抑制了旅游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旅游消费金融以方便快捷、个人信用作为贷款的保证方式,易出现不能偿付贷款本息的情况,增大贷款风险。

三、商业银行旅游消费金融发展路径

(一)资源整合,建立旅游消费金融客户联动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包括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在内的客户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资产、负债、中间业务集合化产品供给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模式,延伸服务领域,满足旅游客户的各类旅游金融需求。构建旅游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强化企业金融与消费金融联动、线上线下联动、信贷与投行功能联动等业务。构建集流程控制、信息收集和工具应用于一体的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个贷业务经营管理的专业程度和审查审批效率。设计研发面向高端客户的特色信贷服务,如高尔夫、游艇俱乐部会员按揭业务、“房车”旅游消费贷款业务以及专属客户服务联名卡、特约商户联名卡等。

(二)加大产业融合,形成特色旅游金融服务链

针对旅游产业和市场特征,发展旅游项目贷款、旅游消费信贷等金融产品,形成结构互补、价值延伸和具有规模优势的旅游金融服务链。(1)加快网上银行业务推广,提高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网络支付应用水平,通过消费支付的移动化、金融服务跨界化、客户信用数据化实现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运营载体。(2)加强同旅游中介机构合作,发展按揭旅游、分期付款等创新型旅游消费金融服务。(3)以“文化+旅游+金融”产业融合为出发点,发展合适的信贷产品,培育文化产业消费信贷市场,如新型养老金融产品。

(三)建立信用体系,完善旅游消费金融的保障制度

建立高效的信贷作业机制,推进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发展旅游消费金融的基础是加快个人征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在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基础上,银行建立和完善消费者个人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逐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个人收入增长预期,增强市场消费意愿,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大数据,建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征信体系的风控体系构建是商业银行旅游金融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商业银行应基于大数据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科学高效管理客户的价值分析、营销策略、风险控制、绩效考评等,加强系统标准化的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多元分层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客户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如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信用卡客户消费及电子商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旅游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时代已经到来,本地化、特色化和差异化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战略选择。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商业银行必须研究客户金融需求,注重开发场景化消费模式下的旅游金融服务项目,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便捷安全的高质量的旅游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建设互联网旅游金融领域商业的生态系统,完善客户体系、信用体系、风控系统及高效的管理体系,将互联网平台上下资源与旅游金融对接,提升商业银行旅游金融产品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消费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