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休耕问题研究
——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

2019-11-02 02:25王宏宇
时代经贸 2019年27期
关键词:水土资源寒地耕地

王宏宇

一、引言

休耕是实现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对耕地休耕的举措,为实现耕地休耕得以科学落实,2016年包括农业部在内的10个部门联合颁布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旨在通过这些文件和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我国农业耕地逐步进行休耕。西奥多W·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曾强调,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更新,还要做到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弗农·拉坦的农业发展理论也指出农业生产要实行新的耕作方法,来实现土壤肥力的循环。为此,我国从2016年开始落实休耕工作,在2016年实现试点休耕面积41.07万公顷,国家提供补贴资金14.36亿元,到了2017年试点面积增加到80万公顷,提供补贴提高到25.6亿元,这两年休耕主要针对地下漏斗区和重金属污染区进行,在2018年试点休耕面积比2017年增加一倍,达到160万公顷,同时国家提供休耕补贴50.9亿元,并且首次将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地下水超采区域纳入休耕试点范围,但是,想实现该地区定期休耕的目标注定任重道远。

二、休耕中的相关利益主体

(一)农民

我国农村现在土地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农民拥有的是土地使用权,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的承包方式为按年承包,大部分的承包期为一年,同时承包土地的农民拥有继续承包该土地的优先权。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地下水的开采过渡,不仅会降低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还造成耕地的下沉,进一步破坏自然资源。在耕地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农民不得不通过提高化肥的投入来保证每亩产量,这会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虽然休耕后农民失去原有生产种植带来的收益,但是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休耕补贴,而且有机会进入其他行业从事劳动来获取收益。农民是理性的经纪人,其行为选择的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收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政府

政府是我国休耕计划的制定者,国家为改善全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证国家产量稳步增长,会对全国各地区受破坏的耕地实行休耕治理,这其中就包括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地下水超采区,国家对该区域休耕的目的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避免耕地继续下沉。但是,休耕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国家对该地区的治理方式为撂荒,所以不用在投入其他治理费用,因此,政府对该地区投入的成本为对农民提供休耕补贴,这种补贴会根据寒地井灌稻地生产种植所能获得的实际价值来确定。政府也是一个理性经纪人,当政府在制定该地区休耕政策时,希望得到的是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实现该地区水土资源环境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农民与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一) 博弈模型

在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地下水超采区休耕的过程中,政府为减少该地区地下水的使用,避免耕地下沉的情况继续恶化,保护水土资源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会考虑是否对农民提供休耕补贴。因此,在考虑农民与政府的博弈中,农民的选择有两个:休耕或不休耕;政府作为对休耕农民提供补贴的一方,也会有两种选择:提供补贴或不提供补贴。根据黑龙江省寒地井灌稻地休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农民通常会在知道当年的补贴金额后在做出是否休耕的决定,即博弈从政府开始,农民先要观察政府的选择,然后再根据政府的选择而采取行动,同时,由于政府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即在每年初决定是否提供休耕补贴及补贴金额的高低,所以农民与政府处于重复博弈的状态。农民与政府博弈所形成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农民与政府博弈支付矩阵Tab.1 Game payment matrix between peasants and government

(二)模型解释与分析

该模型中,f为政府每年给予农民每公顷休耕的补贴金额;c为农民每公顷休耕土地的承包费用;x为农民进行休耕的面积;e为农民在休耕后通过其他产业所获得的年收入;a农民不休耕每年通过生产种植所获得的年收入,即进行休耕的机会成本;V*为政府进行耕地休耕而每年获取的水土资源环境效益货币价值。农民与政府支付矩阵具体博弈的过程如下:

1、当e>a时,即农民在休耕后通过其他产业所获年收入高于进行休耕的机会成本时,则不管政府是否选择补贴,农民所进行的占优策略选择均是进行休耕。但如果政府预测到农民将会采取的选择策略时,此时政府的占优策略自然是不提供补贴,而采取政策引导的方法让农民进行休耕。因此,这时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为:农民选择休耕,政府选择不补贴,即(农民,政府)=(休耕,不补贴)。不过由于农民对于休耕与不休耕的决定具有自主选择权,农民的选择具有主动权,政府休耕的引导政策未必会发挥作用,政府作为对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一方,处于减少该地区地下水的开采、防止耕地继续下沉的考虑,自然希望农民选择放弃耕种进行休耕,因此,政府会选择对农民提供适度的补贴来保证休耕顺利进行,但补贴的金额不会过高,而农民在收益提高后自然会选择休耕,此时该博弈处于纳什均衡,结果为:(农民,政府)=(休耕,补贴)。

2、当e

3、当e=a时,即农民在休耕后通过其他产业所获年收入等于进行休耕的机会成本时,则无论政府的选择是否提供补贴,农民在选择休耕与不休耕的结果均是相同的,而由于政府预测到农民的选择策略,在实现不了对水土资源保护目的的情况下,将会选择不提供补贴。此时博弈的结果有两个:第一,农民选择不休耕,政府选择不提供补贴,即(农民,政府)=(不休耕,不补贴);第二,农民选择休耕,而政府选择不提供补贴,即(农民,政府)=(休耕,不补贴)。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二者是一个混合策略,因此,当该博弈处于纳什均衡时,政府在提供补贴与不提供补贴的期望收益应该是相同的。

假设农民进行休耕的概率为p,不休耕的概率为1-p,则政府选择补贴的期望收益为:

而政府选择不补贴的期望收益为:

第一,当V*>fx时,政府补贴的期望为正值,说明休耕后土地政府每年获取的水土资源环境效益货币价值要大于对休耕成本,此时,政府的最优战略就是提供补贴进行休耕。但对农民来说收益没有变化,农民会自主的选择是否休耕,而政府在预测到自己通过减少该地区地下水使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高于成本时,则会通过提高补贴金额来增加农民休耕后的收益,此时,双方均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博弈纳什均衡的解为:农民选择休耕,政府提供补贴,即(农民,政府)=(休耕,补贴)。

第二,当V*

第三,当V*=fx时,则p=0,此时,对于农民与政府来说均没有最佳的占优策略。但是,政府作为对水土资源保护的一方,出于减少该地区地下水开采的考虑,往往会率先做出让步,即便预测未来不会有期望也会提供补贴来鼓励农民休耕,以此来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之农民可以自主的选择休耕与不休耕,双方的博弈最终走向纳什均衡,解为:农民选择休耕,政府提供补贴,即(农民,政府)=(休耕,补贴)。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寒地井灌稻地地下水超采区休耕补贴问题的分析,构建了该地区农民与政府间的支付矩阵,来研究该地区在休耕过程中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该地区农民在休耕后通过其他产业所获取的年收入是否高于休耕机会成本,对农民休耕起关键作用的均是政府提供休耕补贴。同时,无论二者关系如何,政府出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实现该地区水土资源平衡的考虑,也会采取对农民提供补贴的措施来鼓励农民休耕。

2、农民在休耕后通过其他产业所获取的年收入水平,会关系到政府对该地区农民提供休耕补贴金额的高低。当休耕后农民在其他行业所获取的年收入大于休耕的机会成本时,政府会降低休耕补贴金额,减少该地区休耕补贴的支出;相反,当休耕后农民在其他行业所获取的年收入小于休耕机会成本时,政府则会提高休耕补贴金额,将会增加对该地区的休耕补贴支出。

3、虽然出于减少该地区地下水开采和防止耕地继续下沉的考虑,政府最终会对农民提供补贴来鼓励农民休耕,但是,休耕后政府每年从该地区获取水土资源环境效益货币价值的高低,会影响政府提供补贴的意愿。

猜你喜欢
水土资源寒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