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
自原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至今已有30余年。其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也由1987年的“巩固和发展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学校,提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发展到“引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任务,充分展示我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全国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也由1987年的51所,增加至2018年的279所。
在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1987年,湖南省只有湖南大学获批了国防体育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至2000年,也仅有3所高校3个项目5支队伍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2005年,随着湖南省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高校增加至9所,运动项目和运动队分别增至9项和25支,有5所非985和211的湖南高校也开始进入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行列。2010年,随着教育部新一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和评审,湖南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增加至12所、运动队增至30支,但项目数量反而降至为8项。而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的精神,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南学院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4所高校,均申请将定向越野项目改为足球项目且获得教育部批准。截止到2018年底,湖南省已有12所高校建设有7个项目的31支高水平运动队(详见表1)。
截止2018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912所本科院校(不含港澳台地区高校和各省独立学院),279所具有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高校占据912所本科院校30.59%的比例;而湖南省有36所本科院校,12所具有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高校,占有33.33%的比例,超出全国比例将近3个百分点。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市、江苏省和上海市分别以27所、20所和17所高校建设有高水平运动队占据前三甲,而湖南省与吉林省均以9所高校建设有高水平运动队并列12名,数量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游。
但目前湖南省仅有7个高水平运动项目,与全国高校28个高水平运动项目总量相比,尚存在21个项目的空缺,且高水平运动队推挤在足球(9支)、田径(8支)、篮球(7支)、排球(4支)等4个项目。除了田径属于湖南省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项目之外,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排球项目,都是湖南省竞技体育的弱势项目。因而,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严重的项目布局不合理,也不能与湖南省竞技体育的官方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严重背离了“体教结合”的重要举措及精神。
自1982年湖南省组团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伊始,每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湖南省均没有缺席,且参赛成绩呈逐届上升趋势。1982年首届全国大运会,湖南省派出了85人参加田径、乒乓球、体操和艺术体操等4个大项赛事,仅获乙组女子艺术体操队和丙组女子乒乓球队团体总分第五名、乙组男子田径队团体总分第7名。1986年在大连举办的第二届大运会上,湖南省派出87人参加田径和篮球2个项目的乙组和丙组比赛,不仅在田径比赛中打破6项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记录,还获得6枚奖牌(其中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2枚),乙组女子篮球也获得全国第9名。此后,在第四届至第八届全国大运会上,湖南省代表团每届均有所斩获。2012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上,湖南省代表团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不仅与名列金牌榜第四名,团体总分也由上届的第10名上升到第7名,且实现了湖南省高校在全国大运会上“校长杯”零的突破。因国家政策调整,201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与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为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在杭州举行,只是计分规则发生了变化。但湖南省大学生代表团不仅保持了上届全国大运会的水准,且在“校长杯”的排名更上一层楼。不仅湖南师范大学由之前天津大运会的第25名上升到第23名,中南大学在首次荣获“校长杯”的同时,还将湖南省在“校长杯”的最高排名推进到了第5名。
表1 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情况一览表
注:表中数据由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近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相关文件整理而来。
湖南省代表团在历届全国大运会上斩金夺银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短板。一方面,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是以中学为主,较少从省队或职业俱乐部的青年队中招生(羽毛球、射击和中南大学的篮球项目除外),也未能依靠高校自身培养出顶尖运动员反哺省队或职业队。另一方面,无论是湖南大学获得第九届全国大运会“校长杯”的第14名,还是中南大学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校长杯”的第5名,均不是以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为主力的,而是通过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招收的省队运动员为核心获得的成绩。从这一视角来分析,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并未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的任务目标。
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以及高校师生对体育与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湖南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较之以往有了极大改善,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奠定了硬件条件基础。由表2可以看出,湖南省11所建设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中,一共建有17座综合性体育馆、27个室内专项训练馆、36个400米标准田径场。不仅每所高校都建设有综合性体育馆、专项训练馆和标准的400米塑胶田径场,且均配有力量训练房和专用浴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保障。
表2 湖南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体育场馆情况一览表
注:因国防科技大学属于军事院校,故未对其进行分析
但湖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于行政拨款,不仅与国内知名高校有一定差距,较之高校竞技体育发达的美国更是有着难以逾越的天堑。“仅在1999年,美国各高校对其体育部门的平均资助水平就达到130万美元。且美国NCAA中IA级别的高校从其经营的体育项目中平均可以产生200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门票、转播权以及募捐活动”。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营养供应、参赛食宿和交通工具,建设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也只能是一种奢望。湖南省建设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中,除了中南大学的篮球队和射击队是外聘专职教练员之外,其它高校都是由本校的体育教师专职或兼职担任。不仅极少具有健将及以上级别的运动员经历,而且缺乏系统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培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科学训练需求。
中国竞技体育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再度发力以来,已形成了由“一条龙”训练体制、全运会赛制和国家队长训制三者构成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使得我国竞技体育获得了超常规的优先发展。但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存在的弊端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也迫使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尝试变革以完善“举国体制”,而“体教结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但“体教结合”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模式并不能解决经费不足这一难题。因而,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的当下,吸引企业参与到“体教结合”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之中,从而形成“校体企三结合”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不仅是符合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共同目标,也是企业扩大影响力、吸引高水平人才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现有《体育法》和《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诸多法律法规已经为“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校体企三结合”模式的关键实际上取决于体教两个行政系统能否打破行业壁垒、以及企业能否在合作中获得盈利点。美国NCAA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市场回馈力,加上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措施的出台,已经给企业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高校体育产业蓝图。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可能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话语权的归属等问题方面还存在分歧,但地州市及以下层级体育机构的改革实例、以及省部委层级体育机构的改革酝酿,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使行政系统之间的壁垒在无形之中崩塌。可以说,良好的政策环境、共同的培养目标、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企业融入“体教结合”模式,从而推动“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石。
“国家和地区优势项目竞争优势的获得是国家或地区长期重点投入的结果,是长期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的结果。”湖南省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竞技体育的“精品工程”战略,确定“女、小、轻、巧、水”五个字的项目方针,优先发展体操、跳水、举重、网球、羽毛球、田径、摔跤、柔道、射击、赛艇、皮划艇、武术等12个项目。当竞技体育在国内和国际体育赛场屡屡斩金夺银的情况下,湖南高校现有7个高水平运动项目中,仅有羽毛球和田径属于湖南省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项目,而湖南师范大学原本拥有的武术项目,也在新一轮调整中改为足球。在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下,湖南省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大批量上马足球项目无可厚非。但在湖南省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12个项目中,湖南省高校仅仅设置了两个项目,显然是不能充分利用本地区在长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资源。在满足国家方针政策和战略布局的前提下,湖南省高校应根据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规划中“竞技体育要走集约发展、精兵之路,实施优势项目集群建设。加强优势项目同群扩散,扩大优势项目数量。潜优势项目以点带面,努力在一些小项上形成人才集团优势,力争更多的潜优势项目转化为优势项目”的精神,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对接教育部和湖南省体育局,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融入到湖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划之中,利用湖南省竞技体育的教练员、训练方法和手段等优势,进一步强化教育系统的优势资源,与湖南省竞技体育协同发展。
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校特别是原985排名靠前的高校相比,湖南省高校对于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吸引力明显不足。因而,湖南省高校更多的是应依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输送,来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水准。虽然在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为高一级的训练队输送了大量的竞技体育人才,但其运动员的选材面窄和文化课程质量较差的劣势也同样突出。而业余体校的这种劣势恰恰是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优势所在。在地市一级体育局撤并的当下,将业余体校逐步并入普通中小学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其关键点之一是应根据各地州市和县一级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和特色,进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如长沙的跳水、射击,湘潭的网球、举重,株洲的体操、游泳,衡阳的田径、体操等等。其二是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应采取政府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加入相结合的方式,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指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合作,以期形成稳定的优秀运动员培养基地。其三是在稳固省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与中西部省份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合建设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作为非湖南省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渠道,以及优先发展项目优先运动员的补充渠道。
教练员指教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湖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主要依赖行政拨款的当下,湖南省高校也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这就需要湖南省高校在国家和湖南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体育湘军”和“文化湘军”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加入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之中,使“校体企三结合”的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得以实施。一方面,湖南省应完善职业队、高校、高中、初中和小学等五级竞赛体系,特别是提升职业队和高校层次的竞技水平和赛事的可观赏水平,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和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的筹融资手段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用于运动员的营养改善和科学化训练中,特别是利用筹措资金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专职加盟高校,或者聘请省队退休教练员或具有国际健将级运动水平的运动员专兼职指导训练,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前国家篮球队运动员白江加盟中南大学篮球队担任主教练之后,中南大学男子篮球队的训练和竞赛水平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案例可以为湖南省其它高校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