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军
从兰考回来已经一个月了,我的脑海里时时想起那个地方,那个到处弥漫着泡桐花香的兰考大地,那棵叫做焦桐的泡桐树,那片几百亩地紫罗兰宝石一样绽放的泡桐花海。
清明前后,正是泡桐花开的时节。煦暖的阳光照耀着兰考大地,葱郁的麦苗茁壮成长。麦田间、道路旁,一树树紫红的、淡蓝的泡桐花,一簇簇一串串在枝头绽放,如诗如画般在大地上盛开,吐露着昂扬向上的春天气息。
车行兰考的乡路间,我向同车的老人询问焦裕禄书记在兰考的事迹,司机师傅和车上的人们都争着向我讲述他们见到和听到的事情。在焦裕禄纪念馆,我看到了一件件焦书记生前穿过的简朴衣物和用过的农具。在复原的焦裕禄生前办公室内,有一件大家都知道的焦书记的藤椅,那是焦裕禄留下的89件物品中最珍贵的一件。隔着玻璃窗,我们依然能够清楚地看到那件古铜色老旧的藤椅右侧有一个碗口大的洞。那是焦书记在工作中为缓解肝部疼痛时用硬东西顶着藤椅,天长日久顶烂的大洞。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一到兰考,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工作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在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在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从焦裕禄纪念馆出来,迎面的两棵高大泡桐树,花开芬芳馨香扑鼻。漫步于蘭考县城内,你会感觉到一股高尚的家国情怀萦绕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力量,就像身边路旁盛开的泡桐花,在温暖的春风中尽情地绽放。
经一位诗友的引领,我们前去朱庄附近的焦桐树下寻访泡桐树的春华。出县城向东北走五六里地,就到了历经50多年的风霜雨雪、焦书记亲手栽植的泡桐树下。
1963年3月,为了治理风沙,兰考县委果断决策要在全县大范围地种泡桐树。“泡桐树成活容易,只要有土有水它就能活。”如今,当年的小树苗已有两人搂粗,20多米高,树冠覆盖面积近一亩地,当地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焦桐”。在焦桐的西南侧,当年为了防风固沙,还先后种植了600亩的泡桐树。沙土治理好了,这里一茬茬的泡桐树成了经济林木,不光能卖钱,还能作为观赏林陪伴着焦书记亲手栽下的焦桐。
每年的清明前后,这棵赋予了焦裕禄精神象征的大树,都会绽放出紫中透红的喇叭状的花朵,一朵朵一串串,在枝头随着春风摇曳,清香的气息弥漫大地。在焦桐树下站一会儿,仿佛看到焦书记的身影又在为兰考人民忙碌着。行走在桐花飘香的兰考大地,那一棵棵盛开的泡桐花,仿佛是一曲曲歌颂焦裕禄的颂歌。泡桐花,不仅在兰考大地盛开,在开封在河南在焦裕禄的故乡山东,在全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到处都盛开着泡桐花,绽放着质朴温暖人心的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