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缮,锔出贵静气

2019-11-01 06:36赵兰兰
旅游 2019年6期
关键词:塑形器物瓷器

赵兰兰

纤秀优雅的金色纹路。

金缮起源日本室町时代。

在江南大学,我们见到了“中国金缮第一人”邓彬。他的工作室质朴古雅,几棵松枝插于墙角的玉壶春瓶,吐露着文人画的气韵。稍显凌乱的桌案上是他正在修缮及刚修补完成的器物,旁边就是毛笔、锉刀、砂纸、金胶漆等金缮工具。

不同于一般手工艺人,邓彬对自己的定位是传统工艺研习者。十几年前,他第一次见到金缮瓷器的图片,便被纤秀优雅的金色纹路深深吸引,由此踏上了自学之旅,而他最初的老师,正是一本明代漆工专著《髹饰录》。

3內胎填补缺损,再以漆灰固定。4完全干燥后用漆灰反复填补塑形。5打磨平滑均匀,用生漆髹涂两三遍,确保漆底坚固光滑。6最后一步才是上金工序。

“工艺背后有哲学”

金缮起源日本室町时代,其本质是以漆艺修复瓷器等物品,选用黏性较好的天然大漆粘合器物,并在破碎之处贴金装饰。

在修复瓷器这件事上,中国有平民化的锔瓷工艺,日本则发展出贵族化的金缮。邓彬说,两者差异源于两国审美文化的不同,“工艺有三个层次,第一满足实用,第二做到极致,第三工艺背后有哲学”。中国崇尚完美,上流社会不重视残缺美,所以只产生了民间基于实用的修复工艺,并未发展出属于文人贵族的高度艺术审美性质的修复技艺。日本则因多灾的地理环境、资源的不足,更加上公家、武家的二元制度、禅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侘寂”的美学体系,即对枯寂中所蕴含生命力的赞赏。体现在金缮上,即尊重残缺,以金修复。“以贵重的金子修复残缺”,邓彬认为,“金缮的背后,正是对残缺的崇拜”。金代表一种姿态,一种态度,金缮的初衷是正视残缺,坦然面对不完美。甚至每一次对器物的修补,都是对匠人所知所能的考验,是一场抵达浑然天成意境的修行。

上金包括髹涂金胶漆和贴金

邓彬把自己定位为传统工艺的研习者。

内胎填补 漆灰塑形 上金

金缮流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完成一件作品却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修复一件破碎器物,首先要以生漆和面粉调制成麦胶漆,黏合碎片。这个方法是日本独创,相较于生漆,麦胶漆牢度更高,且干燥更快。若器物有缺损则须以夏布或薄木片做成内胎填补,再以生漆和瓦灰调成漆灰固定,完全干燥后还须用漆灰反复填补缺损处,直到塑形完成。接着打磨平滑均匀,用生漆髹涂两三遍,确保漆底坚固光滑,此时方能开始上金工序。

修复一件宋代瓷器,要做好平衡把控

金缮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

修复部分不能掩盖器物本身的气质

上金包括髹涂金胶漆和贴金。髹涂金胶漆需要技巧,髹涂厚度要均匀,且要防止灰尘黏着,这样贴金才能匀净无瑕疵。髹涂完成后要放入荫房干燥,漆的干燥需要极其严格的温湿度,一般温度为22℃,湿度80度左右。贴金的最佳时机在金胶漆将干未干之际,只有20分钟左右,贴合过早金面会黯淡,贴合过晚则黏合不牢,如何把控这个时机是极需要经验和耐心的。邓彬的做法是往漆面上哈一口气,如果漆面形成一层雾状,随后雾状消失,此时即为最佳上金时机。

衡量一件金缮作品的好坏,如同衡量一幅书画作品

每一件器物的裂痕都是全新的创作。

“不计较,不勉强。”

金缮之锔,锔出贵静气。

把控平衡 气韵生动

在邓彬看来,金缮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而尊重残缺,就要学会克制。比如修复一件宋代瓷器,器物本身的气质是内敛含蓄的,而黄金本身则比较显眼,这时就要做好平衡把控,修复部分不能掩盖器物本身的气质。在低调的同时,要保证金缮的品质。“有限制才有深度”他说。在限制之内做出好的作品,这就考验金缮师的技艺和审美素养了。衡量一件金缮作品的好坏,如同衡量一幅书画作品。线条的纯净饱满度,边缘方直曲折的呼应协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都需要花很多心思设计安排。山水画的评价标准“气韵生动”,在这里同样适用。

但是,任何修复从终极上而言,它都会有遗憾。每一件器物的裂痕都不一样,这意味着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创作,无法预料,尽可能地用最恰当的思考把它调整到最佳即可。学者顾随认为中国诗词精神是“不计较,不勉强”,金缮也是如此。

惜物,惜福。金缮之锔,锔出贵静气,锔出涅槃重生,锔出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锔出涅槃重生,锔出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猜你喜欢
塑形器物瓷器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的名牌瓷器
器物之心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美女塑形计
新闻浮世绘
超声吸脂塑形11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