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美仙
制作一味香丸,需要多种香料的混合。
制作完成的多种香丸。
苏轼有“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这些古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雅趣,正是今天快节奏的现代人心驰神往的诗意慢滋味。
那么,闲暇独处,或二三好友小聚,净手焚香,淡蓝色烟缕,袅袅升起,流转翩跹,灵动玄妙而又高贵深邃。浴在恬适的香氛里,渐觉内心澄明,静笃安足。好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听闻杭州有一处老方子手工制香,勾起了我前往探访的好奇心。
一次和香器接触时,线香立在香器上飘起数千云缕霏,悠悠然飘渺在茶席间。精致的香器把香衬托得脱蜕出世,当时我以为是这样。回家后细想,即便没有香器,香依然有它独特的味道,人置身其中便无法脱离它的环绕。我就这样渐渐上瘾,于是去读《香乘》。这本由明代香学大家周嘉胄所著的香文化书籍,被很多爱香之人称呼为习香必备。“好睡嗜香”的周嘉胄把中国香文化中的香品、香事、香器、香文集了大成,并将香的旨趣和用途分成法和众妙香、竞合花香、熏佩之香、涂传之香、口香、印篆之香等。
在周嘉胄之后大约一百年的乾隆二十一年,一家名为“云景堂”的香号出现。这是周科羽外婆家的祖上所创,下传至今。“我们自己家里面的方子有1600多种,自己在售的话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传承多年的香道文化,虽然传承很庞大,但是真正适合现代社会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八仙桌上是刚刚点燃不久的香丸,香气已经扩散到空间里很远的地方。周科羽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日子。“那时候经常看外婆制香,知道了香的形式除线香外,还有香丸。我喜欢在房间里把外婆做的香丸点燃,闻它们的味道,感受它们散发的烟雾在我身边和房间里环绕。”
香丸弥漫出来的烟雾在桌子上方隐现,他像想起什么似的,有点兴奋地告诉我,“我还尝了一颗,味道不错呢。”他尝的这颗香丸叫做东坡闻思香,气味属当时中国六大名香之一。
3放入上好的龙井,可以增加香丸的香味。4研磨香料。5将龙井和研磨好的香料相互混合。
周科羽的工作台是一块旧门板和铁角架搭成的桌子,旧旧的和香莫名吻合。右上角摆着炼制好的蜜和沉香、檀香、丁香、甲香、龙脑、麝香、马牙香等,这些都是即将制作的香丸原材料。“香料都是老方子,不能乱搭配。中药里面有十八反,香料也是一样的。”除了避免相克问题,保留老方子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完整复制一千年前的香味。
他把檀香等香料放入桌上的小药碾和小捣臼,或研磨,或捣成粉末。这是一份力气活儿,他这样解释我为什么不用现代打磨机的疑惑,“沉香以及老山檀等油脂比较稀缺的香料如果使用打磨机的话,转速中产生的高温会破坏掉很大一部分香味,所以还得依靠药碾、捣臼这类原始工具。”但是像零陵香这类纤维状比较粗,或是白芷等出粉率高的香料是可以借用现代打磨机的。用周科羽的话来说,不排斥现代机器,但是要因材选器,该有的香味才不会被破坏。
往磨好的香料里加入上好的龙井,搅拌、装袋,放入小罐以梅花酒盖满,入蒸锅,腾腾热气中梅花酒的清香已经散出来缓缓扑进鼻子里。
置香的場景总是安静的。
蒸料是为了去燥,这是整个制香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步,称作炮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火候。“光一种檀香就有二三十种炮制法,每一种所需的火候需要练习一两年才能掌握。”这就好比蛋炒饭,油要几分热、鸡蛋和米饭融合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无数次的实验和对比。
香料制成香丸需要黏合剂,因此炼蜜必不可少。所谓炼蜜即是将称好的定量蜂蜜倒入热锅,随着锅内温度升高,蜂蜜迅速沸腾化开,原先的黏稠遇热之后稀如水,冷却之后却比原来更稠腻。炼蜜也取蜂蜜解毒的功能,香丸会更加纯粹和健康。
香料经过蜂蜜糅合成团,称为和香。和香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龙脑和麝香,这两款香料的味道霸道而有渗透力,是古代宫廷用香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周科羽差一点就忘了加进去,所幸及时想到,“这一步很重要,有利于辅助输送香味。缺失的话香味扩散的距离就达不到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气味也没那么香了。” 看来中药里面讲究的君臣佐使在香料里同样合适。
香料过筛。
制作完成的多种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