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2019-11-01 02:08焦冉
西部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四个自信

摘要:对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较好,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四个自信”发展历程、理论依据认识不全面,学生群体中社科类学生认识程度最高,理工科类最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课应与日常思政教育这一“主阵地”协同共建,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将“四个自信”贯穿各门课的全过程。

关键词:四个自信;理论认知;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1-0017-03

一、调查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進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都应当全面认知和掌握“四个自信”。基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加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使其真正对国家具备政治认同,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及国家总体教育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据此对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认知状况、理论认识、政治认同及认知评价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的问题,以期为加强青年“四个自信”教育提供参考。

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问卷编制中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理论认知,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来源的认知、整体的认识等内容。二是政治认同,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政治认同,包括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等内容。三是学习路径,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掌握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更能接受什么样的传播途径等内容。四是认识评价,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如何践行等方面。经过验证,问卷内容设计的稳定性、一致性较好,相关量表效度较高,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的现实状况。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分类随机进行样本抽样,在天津市15所高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有效回收率为97.2%。通过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总体上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四个自信”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对其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有效途径进行学习,并以此作为自己生活、工作的坚定信念与推动力量。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四个自信”发展历程、理论依据等内容认识不全面,导致其认识出现偏差和错误;受社会各类思潮、负面虚假信息等影响,导致少数大学生对“四个自信”内容的政治认同感下降;由于对“四个自信”具体内容认识不到位,导致大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其作用、意义和践行路径。

(一)理论认知

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能够较为准确把握“四个自信”产生的原因。超过95%的学生了解“四个自信”的内容、决定因素等,但同时统计数据也显示,部分大学生对“四个自信”发展历程、具体内容的把握较弱。

(二)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方面设置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民族身份认同、国籍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政党认同、军事认同、外交认同[1]等多方面的内容。此部分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较为坚定,从整体上看,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具有正确、积极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

在民族身份认同方面,超过92%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豪与责任感。在道路认同方面,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如94.7%的大学生高度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理论认同方面,超过89%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制度认同方面,超过90%的大学生认同我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及诸多领域的具体制度。在文化认同方面,超过94%的大学生认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1;同时超过87%的大学生表示要高度警惕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政党认同方面,超过9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军事认同方面,超过97%的大学生认为我国军事水平已经处于较为先进的阶段,我国的强大军队能够保卫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安全。

(三)路径选择

关于学习路径问题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大学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取对“四个自信”的学习,愿意接受什么性质、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学习。统计数据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是“四个自信”认知的主要途径,媒体宣传、社团活动、理论讲座等形式是有益补充。在学习方式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走访红色实践基地等形式更受青睐。

(四)认识评价

关于认识评价问题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作用的认识状况、影响因素与如何评价,以及如何践行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能够较为清楚地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大学生普遍认为,改善党风政风、增强综合国力、解决老百姓关心问题、加强社会的公平公正等,将极大增强“四个自信”。

三、问题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总体上呈现较好态势,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

(一)大学生存在群体差异,对“四个自信”认知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特征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习层次、学科等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程度不同。比如,总体看,不同学习层次、学科的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程度不同,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学生的学习层次越高,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程度越高;二是理工科的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水平比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要低;三是专科、独立本科与普通本科阶段,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理工科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四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各学科对“四个自信”的认识水平不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但其中社会科学类学生的认知水平略高于人文科学类。

(二)网络环境、社会现实、社会思潮对大学生认知“四个自信”具有较大影响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情况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社会现实、社会思潮的影响。其一,受网络新媒体等传播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认知的不充分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对“四个自信”的认识方面易受到新媒体信息的影响,尤其是相关小视频、短文、漫画等。其二,受社会现实的感性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认同方面。在自媒体高度发达背景下,受到贪污腐败、单位不作为、推诿扯皮等社会现实影响,少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政治认同处于“不满意”状态。其三,受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评价方面。部分大学生认知容易受到错误的并具有煽动性的理论所误导,否认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的判定,没有整体性全局性视野,没有更深的理论基础和定力,而轻信所谓历史的细节才是历史的真相,容易被错误思潮所左右,带来的是对于国家历史和国家发展评价的错误评判。[3]据此,在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的方式,用理性剖析回应错误思想,抢占学生思想阵地,有力批判错误思潮、回应不实报道成为提升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同的重要路径和重要领域。相关数据对比显示,随着“四个自信”宣传力度的加强,不实的网络宣传、不客观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思潮等,对大学生认同“四个自信”负面影响的程度降低。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知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传播和传授“四个自信”的“主渠道”。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冲击应起正向引导解惑作用,与此,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他们理论思维、坚定理想信念、引导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能够引导他们对诸多舆论、社会现实、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等内容有正确的认识与判断[4]。

(四)不同内容构建、传播途径与手段,对大学生践行“四个自信”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作用

80%以上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四个自信”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很满意;与此,大学生认为对于“四个自信”内容的宣传和教育,应该在注重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传播途径和手段的选取,微观的、有趣的“四个自信”内容的展示,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

四、总结

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积极的状态。大学生基本能掌握“四个自信”的总体框架内容和意义,对“四个自信”的具体理论有一定认识,对“四个自信”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自主学习“四个自信”内容,并对“四个自信”的作用、影响因素等内容有独立的认知评价。同时,数据分析也发现,少部分大学生对“四个自信”存在以下问题:认知水平不高,对其内容的认识不丰富、不深入;易受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社会思潮的影响,进而影响对“四个自信”的认识水平;主动学习“四个自信”的积极性不高,浮于形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个自信”的教授效果认可度不高,对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取不满意等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在政治认同的相关问题中,对“四个自信”内容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对某些问题回应存在“质疑”或“不认同”等。总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协同共建,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与认同;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将“四个自信”的内容贯穿于各门课程中的全过程,以此达到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真懂、真信、真践行。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齐峰.把“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6-11-30.

[4]韋少雄.“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度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17(8).

作者简介:焦冉(198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四个自信
习近平“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