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家长心中专业的幼儿教师

2019-11-01 07:22
成才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

专业性是体现幼儿教师能力素养的要素之一,更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教师的内涵要求。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做到爱之有法,又教之有法,进而得到家长的认可,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仔细琢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只有专业性获得了家长的认同,才能真正实现家园携手共育孩子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家长心中专业的幼儿教师呢?下面,笔者结合一些相关调查数据和案例谈谈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一、对现阶段幼儿家长基本情况及特点的调查研究

了解家长,是幼儿教师做好自己专业工作的前提。在参与湖北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幼儿家长感知保教价值的测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某所幼儿园家长基本情况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阶段学前教育的家长结构更加多元,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父母亲的个人素养有所提升

调查项目 基本情况 人数(n=376)百分比(%)教育程度1初中及以下 21 5.6 2高中、中专及职高 76 20.2 3大专 94 25.0 4本科 148 39.4 5研究生及以上 37 9.8

调查项目 基本情况 人数(n=376)百分比(%)家庭月收入1 3500元以下 43 11.4 2 3501-6500元 116 30.9 3 6501-9500元 104 27.7 4 9501-2万元 113 30.1 2万以上(选项同4)

细观上表,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总占比为74.4%,这表明,现阶段入园幼儿家长大多数是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身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年轻父母。

2.幼儿父母的工作状态使得孩子的教育无法离开对老人的依赖

家长的职业分布 频率百分比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 105 27.9有效企业人员 121 32.2自由职业和个体经营者 101 26.9农民工 2 0.5未工作 3 0.8离退休人员 17 4.5其他 27 7.2总计 376 100.0有效百分比27.9 32.2 26.9 0.5 0.8 4.5 7.2 100.0累积百分比27.9 60.1 87.0 87.5 88.3 92.8 100.0

从以上调查表可以看出,被调查家长的职业分布范围比较广,各个行业类别都有涉及。从中我们看到,家长群体主要分布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自由职业及个体经营者,分别占27.9%、32.2%和26.9%,共占调查人数的87%。此三类职业有固定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工作压力较大,为此,许多年轻父母不得不依赖老人接送孩子,完成对孩子日常的护理及养育。

3.两代幼儿家长间的观念冲突会带来对教师不同的能力要求

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较好经济条件的幼儿父母和隔代长辈,他们因育儿观念的不同,对幼儿园教师会有不同的期待:一是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一定的标高。这种要求主要来源于幼儿父母——丰富的网络信息支持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理念,又有着高于幼儿教师的学历和工作阅历、人生阅历作为支撑。二是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精细,这种要求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等长辈对幼儿在生活上的隔代疼爱。

所以,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幼儿家庭现状是较为复杂、多元的:既要面对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但又极为关注孩子成长的年轻父母,又要面对要求精细、不谈理念、有理也可能讲不清的长辈老人。要调和这两类家长与园所之间在教育要求方面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关键点在哪里?“专业”一词呼之欲出。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定位思考

国家在2012年10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职业作了明确说明: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职业。细细品读这一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其内涵是:幼儿教师应该是含有专业、情感、责任等多种复杂内因的育人职业,有一定的专业地位,是需要获得尊重与认同的职业。

但是,是不是国家这样发文了,这样定位了,就真的意味着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专业的呢?教师的专业就会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呢?我们认为,除了业内专家权威的评价,教师专业与否,家长的评价反馈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可以说,家长是感受幼儿教师专业与否的第一业外群体。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专业素养被家长肯定了,才能获得家长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引领家长形成统一的教育观,才能携手家长共同支持和陪伴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三、在细节处度量专业性的实践思考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标准》对其进行了说明:专业理念及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密不可分。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对个人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的职业。教师需要在工作中以自己的言行来诠释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中,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让孩子在老师潜移默化的专业影响中幸福健康地成长。

(一)关注家长群体的共性,爱之有法、指导有法

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他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快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那么老师一定能获得家长的认同。所以,在开展家长工作时,一定要以让幼儿在园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基点。

1.爱之有法,让家长感受到

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之本,更是师德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教师的爱有别于家庭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亲情之爱,教师的爱是一种有智慧的师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孩子的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教师,要记住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如:哪个孩子涂色最均匀,哪个孩子帮助了其他小朋友,哪个孩子笑得最美,哪个孩子今天犯了点小错误,等等。这些小事虽小,但这种关注却可以达成三个目标:一是有助于教师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二是有助于教师对孩子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三是有助于教师反馈孩子在园表现时有细节有内容,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确实真的在关心孩子。

(2)依据孩子个性分类,采用适宜策略陪伴并支持他。在教师对孩子们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可对他们进行一个泛化分类:内向型的,老师可主动找他谈谈心、说说话,或摸摸他、抱抱他,创造机会拉着手陪他玩,让他克服羞怯,在大家面前表现自我;活泼型的,老师可在一日活动中给他表现机会,如当小值日生或是陪伴内向的小伙伴;有个性的,老师在把准孩子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用心有智慧的老师才能掳获孩子的心,成为孩子喜欢、仰慕的榜样。当孩子们喜爱老师、佩服老师,并把这样的信息自然传递给家长时,教师针对每个幼儿个性化的专业引导才能得到幼儿的配合和家长的支持,而得到幼儿和家长配合的教育无疑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用多种方式尽情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学龄前幼儿,因为年龄特点,更喜欢教师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如:鼓励的眼神、温暖的拥抱、贴心的语言等。就在这一言一笑、一举一动中,孩子们感受着老师的爱,并把这种爱的体验在家庭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会回家对家长说:今天老师摸了我的头发;有的孩子在路上碰到老师,会直接冲上来抱着老师。这些自然而然的举止是孩子们对老师爱的回馈,如若家长看到的话,一定会有所触动并认可教师的专业素养。

2.指导有法,让家长学习到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家长工作需要技巧。除了得体的妆容、真诚的态度,还要充分了解家长,通过有效的沟通策略,化解可能会与家长发生的各种冲突,引导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工作。

(1)用专业的方式向家长讲述孩子的表现。第一,先向家长客观陈述孩子在园发生的事件;第二,讲解清楚老师处理事件的方法及达成的效果;第三,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让家长明确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实施方法。

【例举】

某次活动时,言言因为争坐椅子,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针对这个事件,在言言爸爸来接孩子时,教师可以这样与家长沟通:“爸爸回去不要再批评言言了,因为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您试着提醒他,下次如果别人坐了他的椅子,可以对小朋友说:‘您坐的是我的小椅子,请您让给我。’同时,您在家里也可以故意去占用他的小沙发,让他感同身受,尝试在家里用礼貌的语言提醒家长让位。这样多练习几次,他就能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2)用专业的方式处理孩子的突发状况。突发状况的处理,最能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入园和离园期间,家长幼儿集聚在一起,是比较容易出状况的时候。当突发状况发生时,教师要及时判断,在有必要的时候应当着家长的面现场解决问题,见招拆招,让家长看到老师的专业素养。

【例举】

离园时,寅寅当着爷爷的面把所有的玩具推倒。教师在处理这个事件上,需要考虑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孩子是老人来接,他们可能会无条件庇护自己的孩子;二是事情发生在离园时候,可能会耽误自己的下班时间。如何处理更合适呢?建议教师这样处理:首先,安抚好家长,可搬一张椅子有礼貌地请孩子的爷爷在教室外坐着等候。其次,明确向寅寅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他推倒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老师会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告诉他只有整理好玩具才能和爷爷一起回家,当然老师会一直陪着他。注意教师和幼儿交流的态度一定要明确坚决,不能姑息,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次,当天晚上最好与孩子父母再做一次沟通,达成教育共识,同时真诚感谢孩子爷爷的配合。

(3)用专业的方法引领家长支持孩子探究性的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从不同环节的小节、细节入手,在与家长的沟通时,引领家长明确教育的契机所在。这样,在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可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

【例举】

孩子日常的行为方式里面都包含着专业的教育内涵,教师要向家长作专业的解释。如:向家长介绍生活活动中轻轻走路、轻声说话、轻轻拿放东西,甚至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等要求,都是有安全、文明教育内容寓含其中的;在介绍户外体育活动时,可就不同年龄段的能力要求告诉家长不同的玩法,比如小班滚球、抛球,中、大班拍球、投掷球、行进拍球,要用幼儿技能达成目标方面的内容来归结这些要求的意义;在区域活动中,要让家长明确材料的作用和亲子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二)关注家长群体的个性特质,分层介入,有效沟通

1.对幼儿父母的介入思考

学历比较高的年轻父母,教育信息储备相对比较丰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更多的期盼和憧憬。对于这类家长,首先,教师要拓宽沟通渠道,将面对面的交流拓展为微信、QQ、电话、博客、小型家长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融合交流,解决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送、接幼儿,无法和教师面对面沟通的问题。其次,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孩子父母沟通、交流,肯定、接纳、采用家长提出的好建议。如:可通过主题活动中的家长助教、亲子活动中的家长策划等方式,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以专业的教育策略引领具备不同职业技能的家长,使其将自己所长用于助力孩子的成长。其三,要不断学习,丰厚自我。教师要在携手家长支持孩子成长的互动过程中,与家长同学习共进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家长,获得家长的认可。其四,与家长一起共同找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引领父母对孩子形成合理期望,给予孩子正确而有力的支持和陪伴。

2.对年长隔代家长的介入思考

相对父母来说,爷爷奶奶的教育经验储备更为丰富,但他们有可能会对老师缺乏足够的信任,他们关注的点更多集中在孩子的情感和生活需求方面。因此,教师对这类家长的介入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是以孩子的成长为切入点,获得老人的认同,充分肯定老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其次,以职业性的包容态度对待长辈、老人。要感同身受,以包容的心去倾听、去理解老人的心情。即使老人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要与其争执,而要婉转、艺术地与之沟通、交流。如有一些事情实在无法与老人说清楚,教师可以和孩子父母沟通,让他们协助做好老人的工作。其三,以专业的能力改变某些老人的偏见。对于那些思想比较陈旧的老人,教师要努力通过真诚的心态,良好的处世方式和专业的业务水平,使老人逐渐改变对“幼儿教师”的偏见,力求赢得老人的尊敬、信任与支持。其四,善于使用其他老人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在群体中寻找比较有公信力,又很配合工作,并且教育孩子有一定成效的老人,通过他们的示范性作用达成与老人沟通的目的。其五,开展专题“爷爷奶奶家长会”,通过开会培训的方式,逐步对爷爷奶奶们进行一些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内容的渗透,提高他们理解教师、理解教育的能力。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专业能力体现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开展家长工作时,要用真诚的态度和家长沟通,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导家长合力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工作,真正在家长心中树立起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