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漆建超 吴国梦 吴小云,内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十二五”期初(2010底)至2017年底,内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不断增大(如图1所示),在“十二五”中期(201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9.3亿元,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同期比较四川省2015年7.9%和2017年8.1%的增长率,内江市分别比全省高出0.1百分点和低于1百分点;同期比较全国2015年6.9%和20 17年6.9%的增长率,内江市分别比全国高出1.1百分点和0.2百分点。从GDP经济总量方面看,内江市“十二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呈现出高位增长状态。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内江市统计年鉴2018。
近年来,内江市中区(含经开区)、东兴区和3县(市)地区实现GDP如图2所示,在2010年末各区县(市)经济总量相差不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17年末总量差距拉大,全距达到119.79亿元。
2010年,内江市各区县(市)GDP均值达到138.08亿元,到2017年末各区县(市)均值达到266.37亿元,其中增长最多的是市中区,增长了109.0%。同期比较四川省县级区县(市)2010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92.34亿元、202.08亿元,内江市各区县(市)平均分别高于全省区县(市)平均45.74亿元、64.29亿元;从区县(市)经济总量总体看,内江市各区县(市)GDP总量呈现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状态。
表1 内江市各区县(市)2010与2017年三次产业发展对比表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内江市统计年鉴2018和内江市各区县(市)近年统计公报。
“十二五”以来,内江市各区县(市)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比2010年和2017年产业结构比(如表1)可以看出,内江市各区县(市)三次产业总体呈现出第一二产业减少、第三产业增加的趋势。
从第一产业看,占比减少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从二三产业看,第二产业比重均在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各区县(市)县域经济第三产业(服务业)状况不断增大,说明“十二五”以来,各区县(市)总体均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平稳过渡现代农业,不断提高第三产服务业比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表2 内江市各区县(市)2017年财税收入对比表
从财税收入绝对值看:2017年,内江市各区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总额总体呈现出3县(市)高于2区的状态(见表2),其中资中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0亿元,隆昌市实现税收收入6.05亿元,分别居于全市首位。从增长幅度看:各区县(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值大的3县市呈现一位数增长,市中区和东兴区在10%以上的水平增长;税收收入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发展趋势基本相当,总体呈现出县(市)高于区的水平。
2017年,内江市各区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图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呈现出市中区、东兴区和隆昌市高于2县的状况,其中市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8亿元位居榜首;内江市各区县(市)同期比较四川省183个区县(市)的平均175.4亿元的投资水平,基本相当。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全省183个区县(市)绝对值平均95.5亿元,2017年内江市各区县(市)平均达到102.4亿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市中区优势明显,达到146.5亿元。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内江市统计年鉴2018。
2017年,内江市各区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如图3),根据内江市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对比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727元,2017年内江市5区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在30000元左右,与全省状况基本相当。对比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2227元,内江市5区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在13400-14100元左右,高于四川省1000余元。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看:2017年内江市各区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差异不大,保持在8.5%至8.8%之间,略高全省同期水平0.1-0.4百分点;各区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9.1%至9.5%之间,同样略高全省同期水平0.1-0.4百分点。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内江市统计年鉴2018。
内江市各区县(市)城镇化水平如图5所示,2017年底有市中区、东兴区和隆昌市城镇化率超过了50%,威远县和资中县达到48.8%和38.4%,对比四川省全省城镇化水平50.8%,威远县和资中县离全省城镇化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注:图中数据来源于内江市统计年鉴201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江市各区县(市)“十二五”以来取得了很好成绩,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在新时代加快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内江市各区县(市)应结合自身情况,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快区域经济建设发展。
当前,内江市各区县(市)很快进入“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应以国家加快西部大发展战略和以《川南经济区“十三五”规划》为纲要,提升内江市经济升级发展,更加明确各区县(市)的产业定位,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力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对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依托先进高效的路网、港口、航空体系,按照依托成渝、融入成渝、配套成渝的思路,整合现有基础和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开发,聚点成块,聚块成圆,加快发展机械汽配、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争取成渝高端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区域性物流基地向内江及各区县(市)域集聚转移。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先行区协同先行区建设,创新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推进,构建高速共享的信息网络。充分用实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的政策,在内江加快建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而实现内江市各区县(市)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内江市的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调整现有“二三一”产业结构,推进优势产业直奔高端发展,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使产业结构向“三二一”阵型发展。
以政府引导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就业引导,强化劳动力就业,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定向定单就业培训,向第二、三产业输送合格劳动者。加大农转非就业宣传力度,培训农转非人员就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人员的收入问题。加大畜禽养殖结构调整,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和小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经营业主通过租赁、转包、入股、转让等多种形式开展农用地流转,加快农用地的集中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对接全国城镇化总体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快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发展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小城镇,建设西部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力、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城镇群。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建设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家园;提高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此带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推动科技发展,实施科技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培养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实施“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吸引四川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来内江工作;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外籍青年学生和各类创业团队到内江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工作。支持内江高新区、内江经开区等先行先试,推广产学研技术联盟,努力构建西部创新创业高地。增强区域合作实效,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优化人才引进及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及创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地。
总之,内江市各区县(市)全内江市的统筹下,应抢抓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城乡统筹,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壮大发展,继续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围绕提高经济外向度和社会开放水平,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成渝经济合作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坚持用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西部内陆开放的前沿区,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