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枫
[关 键 词]木心;艺术人格;艺术风格
木心先生认为人格即风格。他说:“欠缺内涵的人格,即不足持久的风格。”就世界范围来说,一个时代会产生许多个艺术生产者,他们的艺术才华为世人所赞赏,但是未必每一位作家都有人格上的艺术魅力,或者即便有,也很少有人一生都在奉行一种艺术信仰。在木心先生看来,这样的创作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伟大的艺术家,人格上的欠缺最终使自己的艺术作品难以形成持久的艺术风格。
一、艺术人格——高度自觉的世界观
第一,作家要有统摄自身创作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木心认为作家的认识论是: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以中国的戏剧为例,中国戏剧起步并不晚,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并且官方提倡,民间也热衷,为什么没有出世界性的大师?没有达到莎士比亚的高度?这其中除了艺术家本人的天分之外,原因在于中国剧作家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统摄。中国剧作家的创作理念大都是儒家伦理化的,目的在于起感化教育的作用。这种创作理念引导下的文艺作品容易一刀切,好人坏人完整地分开,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以大团圆为主,作品展现出的无非是忠孝仁义。而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将自己的世界观放入文学作品中,抛去是非善恶,他笔下的人物恶中有善,善中有恶,譬如《哈姆雷特》,有理想有热情,敢于抗争奸王,但同时他又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这种性格上的坚强与软弱构成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同时也使整部戏剧达到冲突高潮。
第二,要有艺术家的自觉。木心先生认为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人,贵在自觉,这种自觉是人格上的自觉。在先生看来,一流的作家,自爱并且懂得自我关照,会用神驰的眼光审视自己,如嵇康,风度神采一流,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体现。艺术家有精神上的统摄,有艺术上虔诚的态度,有生活上自然恬淡,有返璞归真的追求,这是先生眼中一流的艺术家应该有的样子。
第三,作家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艺术与读者。木心先生认为要尊重文学的特质——文学性,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像嵇康、陶渊明、鲁迅、周作人、张爱玲面对文学的态度便是如此。他常常说不能辜负自己的艺术教养,便是这个意思。艺术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要以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文学创作者应该有文学是“艺术”,而不是“一件事”这样的创作态度。
对读者也一样,创作者要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自己的读者,最后呈现的整个作品就是创作者自己和读者共同的艺术品。读过《文学回忆录》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本书涉及世界范围内的作家、作品,不是任何已出的文学史教材可以囊括的,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素养,门外汉读起来真可谓是翻越一座高山。很显然,木心先生的这种“读者”观念是创作者内化假想出来了一批可能会欣赏,并有艺术欣赏力的读者群体。这源于作家本人對艺术创作的严肃性和对艺术的完美呈现的不懈追求。这种看似挑剔的观点恰恰反映了木心先生对待艺术和读者的虔诚态度。
综上所述,木心先生认为一流的作家要有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领导,在人格上要保持高度自觉,对待艺术和读者要虔诚。
二、艺术风格——真诚、自然、朴素
作家的人格体现在作品上,便是艺术风格,这是木心先生的看法。木心先生推崇真诚、自然、朴素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首先体现在作品语言上的精练含蓄。不过,先生也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语言的华丽精美。如果说写作是一场文字游戏的话,那么那种自然流露的精致便是“最好看”的文学。以永明体为例,沈约的“四声八律”固然为诗歌创作带来可遵循的章法,但是这种“诗韵宪法”却阻碍了诗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的好诗从来就不是遵循某种刻意的规律。
在艺术风格上,木心先生还强调风格的唯一性,即“自己的”。我们很难分出谁是艺术上的第一名,却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这是独一无二的。就文学风格而言,木心说:“李煜并非写得‘最好,他是他自己的好,风格性强。”从木心先生给李煜的这一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将艺术家的风格看得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超过艺术家本身的才华。
艺术家思维、情操的自觉必然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创造,在木心先生看来,作家的人格和风格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局面。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品性高大,思想情操越是高超、深刻,文学作品的风格就越是自然。作品含蓄无穷的体现和内蕴的深刻则要靠创作者本身思想情操的细致丰富,由此创作者的品性修养和作品风格合二为一,成为艺术品最后呈现的“合体”。
参考文献
[1]木心.鱼丽之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1.
[2]木心.琼美卡随想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5.
[3]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92.
作者简介:胡国枫(1993—),女,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