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
摘 要 武术德育教育中,“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是我们中华武术思想意识方面的武德修养教育,几百年来,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在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育德育的渗透,加强小学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从理论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阐述,旨在树立强身健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华武术 体育教学 渗透德育 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案例背景
武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武术强调武德教育“仁、义、礼、信、智、孝、忠”。在教学中,武术有它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如何通过武术教学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以及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提高学生武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2案例描述
我在体育课中开展武术教学已历经数年,根据以往的武术教学经验,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并不高,教师的教学也很吃力,往往是前学后忘,在小学的选修武术教学中,由于一些学生受到电视、电影、小说、故事的影响,出于对武术人物的传奇故事及精彩武打镜头的向往,选择了武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却无法达到想象中的情境,或者说在枯燥的练习中体会不了武术运动的魅力,产生了一些情绪,尤其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常常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和行为,给正常的教学和同学关系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思想来引导他们,回归武术的真谛。但这种教育绝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训斥,而是把武术教育融与各项练习及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口令,每一句话,每一个示范,每一次评价,每一个动作手势和每一种眼神表情,都可以作为教育的信号和手段,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表现,进而来矫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3案例评析
3.1多样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多媒体教具的应用比传统武术教学要更吸引学生,能够激发他们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在體育课中,通过介绍像岳飞,黄飞鸿,霍元甲,叶问,成龙,李连杰等武术界名人,他们为了民族尊严,国家兴旺,甘洒热血,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向学生介绍武术的发展史和光辉事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武术有一种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在练习武术时播放武术相关的伴奏音乐,选用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和一些常见的影视配乐,如:成龙的男儿当自强;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周杰伦的霍元甲,来诱导和启发他们练习,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及其包含的德育。
3.2技能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抱拳礼”是武术界的礼节,左掌四指并拢伸直表示德、智、体、美、劳五育俱全,象征高尚情操,大拇指屈曲内扣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右手握拳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学,恭候师友、前辈指教。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礼节在武术中无处不在。上课时,师生都行“抱拳礼”。老师问学生答,都行“抱拳礼”。学会施抱拳礼很简单,但当中所包含的武德,尊师重道、恭敬谦虚,不与人争,要付诸于行动,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3.3突发事件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实践中突发事件是时有发生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对事情发生的判断力。如在进行武术正踢腿练习时,有某个同学由于踢得过高,重心不稳而摔倒,但这名同学赶紧爬起来继续练习,这时有的同学会取笑他,甚至嘲笑,那么这时,教师就应停止练习,对摔倒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学习他勇敢顽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
4案例反思
(1)武术的种类繁多,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安全性考虑,以选择组合动作和简单的套路为宜。由于武术动作的结构复杂,线路多变,教师应创造性地改编、串联动作,降低难度,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一大特点,在套路教学中应结合攻防含义进行分解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深对攻防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的攻防含义、培养攻防意识,并且在演练时能把自己置于一种充满战斗气氛的情景中,更能突出武术的劲力和精气神,深刻体会恭敬谦虚、相互指教的武德。
(3)人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作为一名合格的武术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要通过肢体动作来教会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活动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5结论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并积极有效的对他们展开德育的渗透,将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武术教师来说,在武术课堂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能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斌.学校德育工作全书[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
[2] 李林,马亚楠.体育教学改革[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