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华 赵昌林
摘 要 本文以英语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将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旨在从英语素养和综合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新时期“一带一路”对具有英语特长的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英语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课程思政教改的背景
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不仅包括专业素质,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大模块,这些课程的教学虽具有教育性,但对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多数教师却认为是“两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工处辅导员的事,而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成才、轻成人”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所有课程中。
目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而实施课程思政,则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2课程思政教改的策略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许多教师觉得将思政融入课堂太难了,因为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但“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可分三步走。首先当然是要了解思政理论,所以第一步是学习,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点;第二步是关联,挖掘找到课程和思政的结合点;第三步是实操,从切合点着手,将思政理论贯穿到课程涉及的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操练中。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深入,无缝对接,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达到隐形育人的功效。
首先,学习知识点,关键是学什么。对于高等院校非思政课程的教师而言,课程思政的难,说到底是不知如何将思政内容展开分析并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甚至不完全了解思政理论,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学习哲学、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以及职业素养等相关知识点。
其次,挖掘结合点,关键是找到关联点。就是要找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去,这要求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用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睿智的眼,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并融入思政元素,自然地将课程内容和思政知识结合在一起。
再其次,操练融入点,关键是要切合实际。在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后再“掰开来揉碎了”讲,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要用身边的事、用学生们的语言来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生动有趣,才会被学生们接受。
3英语课程思政教改的实践
外语课程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作为多元文化的交汇阵地,我们的定位就是既要让大学生提高外语水平,还要引导他们在中外各方面的问题思考当中,建立文化自信,澄清价值观念,坚定政治信仰,塑造精神家园。
(1)在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加入思政的元素,体现思政的刚性。以前的教学目标大多只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但在课程思政里,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单元目标,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添加思政目标。要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的主题添加具体的思政内容。在学知习技的同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比如,在“社交网络”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添加“社交网络的安全和保护”“如何改善社交网络中的亲子关系”“不信谣不传谣”等。
(2)在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上,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践行思政的宗旨。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们要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放大思政工作的鲜活性,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譬如,在讲解learn from(向谁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恰逢三月,learn from Comrade Leifeng (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成了最好的例句。在学习Talent Show(才艺展示)”这一单元时,强化“天才来自勤奋”和“天生我才必有用”,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培养一技或者多技之长,为社会多做贡献。
(3)在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上,牢牢坚守思政的底线,促进思政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学期成绩评定时,除了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还要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知进退,扬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通过初步阶段探索,逐步形成英语“课程思政”理念并认识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英语课程应抓住课程思政改革的契机,利用中英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深入发掘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落实英语教师育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