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丽 黄丽丽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不断的加大投入,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也迎来了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新的农机技术层出不穷,新的农机具不断出现。由于新农机具含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机手的操作水平低,操作能力弱等弊端逐渐显现。不仅耽误了农业生产,还给农民带来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农机培训工作者要把农民所需用的先进农业技术送到他们的手中,并使之熟练掌握操作新的农机新技术、新的农机具、更好地服务三农,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就对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如何保证农机既促农致富又安全生产,农机培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国家推行的培训工程漠然视之,不少人认为农机与其他机动车辆不同,只在田间工作,不需要进行挂牌入户,只要会操作机械就可以,而对机械维护保养、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等方面都不感兴趣,所以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农用运输车与驾驶员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农机培训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速度及噪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导致拖拉机在运营市场中的范围不断降低,再加上拖拉机驾驶员已经基本上饱和,这也造成了农机培训对象减少。农机培训在办学方面并不完善,导致了很多需要参与培训的人员由于路途较远或者其他方面的困难而不参加培训。
现有培训主要依靠课本与说教进行,导致培训方式比较死板,教学模式单一。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
要重新认识农机培训工作的地位与意义。在农村,农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农机培训是农民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农用机械的不断增加,很多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造成了对自身与他人伤害。这种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工作来进行改善。因此,需要通过农机培训教育农机驾驶人员遵纪守法、掌握机械常识,对于农机事故的发生进行防范与控制。
在农机培训的办学思路方面,要改变当前存在的培训项目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思路的拓展实现面向市场,对市场中的变化需求进行适应。既要注重联合收割机等驾驶员与大中型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等常规培训工作,又要注重农机化业务培训工作及其公益性在农机系统内部的宣传工作,并联合劳动与人事部门,对职业技能进行鉴定与认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维修、电焊、电工等工种的培训。要依据相关的政策与物质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与其他部门联合的培训工作,实现农机培训工作与农机推广工作之间的有机整合,形成相互支持与促进的局面。
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指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践环节的不断加强,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习训练,从而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与动手能力,培养学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培训教学活动,重视直观教学的方式。实践证明,电化教学是当前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员学习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拓展上门培训等办学方式,实现“送教上门、送教下乡”,为农民的学习与培训提供更多的便利。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或农民家中进行技术服务工作,针对农民在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难答疑,实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
培训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生源问题。当前农村中依旧存在着很多没有参加农机培训的驾驶员,这部分人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最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将其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要对农机培训工作的相关规定与益处大力宣传,改变人们的错误观念,动员人们积极参与农机培训。
农机培训中,培训质量受到教师团队水平和素质的直接影响,建立一支稳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是提高农机培训质量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掌握并重视技能培训,即掌握机械操作、维修、使用等方法,在为农民朋友讲解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补充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对新型技术和农机新产品熟悉,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