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青年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2019-10-30 21:08和喻玲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大学生对策

摘要:本文以云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该学院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社会心态问题进行了分类详述。对该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于其他类似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解决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心态,对策

1、在校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

大学生社会心态,是指就读于我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是该群体在当前历史条件和背景下所形成的对社会生活、校园环境和个体成长环境的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的倾向。社会心态包括了学习心态、人际心态、就业心态和情感心态。

云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设计系16-18级在校学生人数共计1294人,开设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及城乡规划共计5专业。我们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对2016-2018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42份,其中有效问卷608份。调查结果显示,在人际心态方面,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在情感心态方面,女生的积极性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心态上差异显著,大二学生的学习心态积极性高于大一、高于大三学生。总的来说,学院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还是积极向上的。本文主要分析青年大学生情感心态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2、青年大学生情感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亲情问题

大多数学生虽然把亲情放在第一位,但更多的是深埋于心底,虽然深爱着父母,却很少回家,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回家与亲人团聚,除去经济原因外,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很少主动与家人联系。

2.2爱情问题

异地恋、恋爱与学习的矛盾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心态。学生时代恋爱的成功率非常低。学生时代的恋爱,很纯洁,但也很幼稚,追求浪漫情调多,考虑现实问题少。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往往是脱离实际的。

2.3友情问题

由于大学生们年龄相仿、成长目标相近,个体更在意群体成员的评价,更倾向于通过效仿同龄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内部普遍存在的情绪基调对个体的学习、交往、就业、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如果群体中多数成员的心态是积极的、健康的,个体就会表现出热爱学习、自信乐观的心态。反之,个体就会厌恶学习、关系紧张、性格狭隘。

3、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自我认知不足

现阶段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的高度关注中长大,导致他们自我意识过强。过强的自我意识又会导致过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浮躁、自我为中心、急功近利的倾向。一旦受挫则容易产生颓废、自卑、人际退缩。若得不到及时调节则会转化为消极的社会心态,必须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把控,否则很容易出现群体性的消极社会心态。

3.2社会认知不足

在进入大学前,大学生都是埋头学习,社会实践基本为零,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不能结合实际分析,对社会的认知都是由老师和家人指引讲解,这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容易出现功利化、非理性化、偏激化、冷漠化倾向等,影响其社会心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4、引導在校大学生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对策

4.1改善社会环境 加强媒体协作监督

现实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大环境,改善社会环境是调控不良社会心态的根本举措。当前的媒体信息极其丰富,但良莠不齐,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时,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积极影响,避免其负面影响,切实提高信息平台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用健康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舆论方向,为大学生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加强媒体协作监督,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和调控舆情,防止谣言散播,把负面舆论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媒体环境得到全面净化,使大学生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4.2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全面塑造人格和社会心态,为进入社会后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做心理和精神上的准备。因此,必须发挥高校的教育主阵地优势,引导大学生健康国民心态的形成。

4.2.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时代主旋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丰富第二课堂,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学校声誉等。

4.2.2加强心理疏导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发,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实施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等途径,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心理问题,以减少心态的负面对抗。

4.2.3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制定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提供求职应聘的技能指导,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形成应聘技能,实现成功就业。

社会是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大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的安定和平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首要改变的是认知模式;增强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应对压力有所认识、有所准备;掌握排除负性情绪的手段;注重人格建设和修养;减少对琐事的关注。只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激励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心态就能够更加积极向上。

参   考   文   献

1、杨雯.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杨蔚,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引导与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12)

作者简介:和喻玲,云南省工青妇干校青少年培训中心,1984年11月生,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研究方向:社会学、青年研究,邮箱:156698301@QQ.com

邮寄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滇缅大道410号  和玲喻13987117001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谣言倒逼“真相”?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