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器具“花口样式”的造型与观念研究

2019-10-30 04:07徐桂鑫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摘要】花形分瓣造型是两宋日用器物中一种流行的样式,常见于碗、盘、盏等饮食器,其曲线凝练优美,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成器观念为线索,通过比较同时期漆器、瓷器、金银器等不同工种之间“花口样式”造型上的相似、变化和联系,论证文化和时代审美趣味对工艺美术风格与整体面貌的共同影响,从而帮助理解和把握宋代器物设计的特征和基本内涵。

【关键词】仿生造型;流行样式;成器观念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两宋是中国古代美学成就的巅峰时期,由盛唐的繁复华美转向淡雅的极简美学,在器物造型上以简洁、高雅的曲线取胜。两宋器物常见花形分瓣造型,出土文物所见金银器、瓷器、漆器等不同工艺的器物,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相似的花口“样式”,这种“样式”既不适应功能需要,又不利于制作生产,却大量出现,是何缘由?下面从样式的形制、成器观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样式:花口造型的源流与分类

所谓“样式”,即一类非常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物品样式设计,是审美进步的产物。如今所见两宋漆器造型上最具特色的花口设计,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样式”。

(一)源流

花形造型在金银器上的使用盛唐时已很常见,在瓷器上则主要在中晚唐以后开始出现,漆器花口形最早见于五代。在瓷器、漆器上出现花口造型之前,最早见于金银器的铜镜上,广泛出现。

在中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开始出现花式铜镜,适应镜背面的主题纹饰而有菱花形、葵花形等造型,一改以往铜镜只有圆形、方形的传统。那之后至五代,铜镜的发展进入急剧衰退期,花式镜逐渐减少不见,仅见圆形、方形、亚字形铜镜。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金银器大量制作,有逐渐超越北方的趋势。当时,南方金银器常见形式为将圆形或椭圆形器物沿口部至腹部进行四、五、六等分,是几何分形的初级阶段。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太乙路出土的摩羯金长杯(618-907年)是目前发现较早的花形金银器,制作年代大约在唐上元年间。

末至五代,瓷器业发展逐渐成熟,可能是吸收了铜镜、金银器的分形造型,在五分的基础上仿海棠花形、六分基础上仿菱花等花形,并由浅压出曲口向捏塑出饱满优雅的深曲花瓣发展,构成各种复杂花形。当时越窑、定窑、邢窑、长沙窑等瓷窯都有生产分瓣造型瓷器,较早的有浙江上林湖越窑,在圆形碗、盘、盆基础上,在口沿处分四等分刻四曲,之后曲线造型逐步加深,口沿也有侈口、敛口、直口三种类型,越来越像盛开的花朵。上林湖窑遗址和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出土海棠式碗、杯,有瓷质、漆质,其中一件伴有唐大中二年铭,说明此种风格大中二年已出现。

到两宋,花口造型开始大量出现,取代其他造型成为主流,同时提取自然曲线,更加飘逸、优美。汝窑青瓷花型碗、盏,干净素雅的釉色质感与洗练的造型相得益彰,是宋式美学的杰出体现。直至宋末,这种流行一时的“样式”才逐渐没落。

(二)分类

道法自然,善于借效自然曲线之美,是两宋工艺美术造型和谐优雅的原因之一。

从晚唐以后逐渐兴起的花口造型,是一种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抽象程度的花形造型,洗练概括,很难讲它具体属于什么花。以五曲花口为例,称其为海棠、梅花、莲花者都有。为避免争议,常直接以“花瓣式”来命名。花口造型作为当时习用的装饰方式,确实不必件件分清是哪个种类的花为原型,但仔细观察原生植物形态,仍可发现许多造型时的仿生因素。将器物所见造型与自然物象进行比对,可将两宋花口造型器物分为原始式、海棠式、梅花式、葵花式、莲花式等多种形态分类(见表1:两宋工艺美术仿生形态造型举隅)

以两宋漆器为例,造型上有明显仿效植物自然形态者,尝试分为以下诸类:

二、观念:“制器尚象”的文化内因

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概括两宋工艺美术面貌时说:“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宋代的“理”是对古代传统的严谨批判和理性继承,这一点体现在工艺美术造物的方方面面。

《籀史》保留李公麟《考古图》的序言有云:

“圣人制器尚象,载道垂戒,寓不传之妙于器用之间,以遗后人,使宏识之士,即器以求象,即象以求意,心悟目击命物之旨,晓礼法而不说之秘,朝夕鉴观,罔有遗德,此唐虞画衣冠以为纪,而使民不犯于有司,岂图眩目资玩,为悦目之具哉!”

“制器尚象”是中国古代造物传统的基本原则。植物类装饰因素流行也正是基于从自然事物取象的文化传统。

宋代的都市不仅有市场出售各季鲜花,更有用丝织品制成仿真花出售,这些都证明宋人对自然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特殊趣味。如《东京梦华录》卷七载:

“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

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的花市:

“四时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窠时花,插把花、柏桂、罗汉叶。春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

百姓对花的喜爱程度之深,直接对工艺美术产生影响,花卉等植物形象广泛出现在宋代的瓷器、金银器、漆器、丝织品等物品的装饰当中,也是贴合百姓趣味而得以流行。在市民文化中,花卉图案或造型在器物上的应用有寓意吉祥之意,如宋代流行的四季花卉纹饰,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牡丹、荷花、菊花、芍药、梅花、山茶等不同花卉组成一个完整的装饰图案,以表示圆满、完美的吉祥寓意。

而对于宋代文人士大夫而言,很多植物因素则有象征言志之用。最典型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和“花之君子”莲花,漆器造型中常见十瓣莲花、五瓣梅花、多瓣菊花。取象于自然,而后进一步赋予自然物象以道义内涵,即“载道垂戒”。古代器物造型和装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眩目资玩”,而有着更深层的教化意义,或是对个体道德心性的自我修养,或是群体的社会公德的倡导约束。

所以,民间设计的样式主义追求,实质上是对成器传统中的象征主义理想——即通过物品取象以传达相应道德内涵——某种表面化和平面化,即是说,只采取物象之外形,而削除它在深度方向的象征意义。

样式因传统象征主义理想而产生,其后弱化了物象的象征意义而更多关注造型整体风格趣味,其核心是对物品形式外观的追求超过了对实际功能的考虑。追逐“流行”样式的消费风气直接对社会民生、工艺发展产生妨害。但另一方面,不“适宜”的流行总有时限,通过在不断批判中改良优化而得以继续存留发展下去。这点在宋代典型的花口样式的变化上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宋)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5.

[4]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韩荣.“有容乃大”——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

[6]韩荣等.中国古代饮食器具设计考略.10~13世纪[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7]袁泉.略论宋元时期手工业的交流互动现象——以漆器为中心[J].文物,2013(11):63-73

[8]徐飚.两宋物质文化引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9]戴叶君.中晚唐瓷器花口风格试探[J].鉴赏与收藏,2008(3):198-205.

作者简介:徐桂鑫(1995-),女,陕西商洛人,中国美术学院2016级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产品设计与商业模式研究。

注:

附表1:两宋工艺美术仿生形态造型举隅

金银器(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南宋,锡唐草纹輪花杯及锡托。托径16厘米,(日本)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馆藏;

(2)南宋,金花口杯。口径7.4,高3厘米,福建邵武出土,邵武市博物馆藏;

(3)南宋,银镀金梅花纹輪花杯。口径7.2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4)南宋,“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铭文铜镜 。直径17,厚0.5厘米。1972年浙江新昌丁村淳熙元年卢墓出土,新昌博物馆藏;

(5)(6):辽,荷叶敞口银杯。高3.8,口径10,足径4.6厘米,1978年8月内蒙古巴林右旗辽窖藏出土,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文物馆藏;

(7)南宋,金芙蓉花盏。口径9.1,高4.8厘米,1973年四川安县文星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8)南宋,银鎏金芙蓉花盏。口径9,底径3.9,高4.7厘米,1978年浙江东阳东郊斯村出土,东阳市博物馆藏;

(9)南宋,银注碗。温碗口径18.6,高17.3厘米,1959年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窖藏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10)南宋,银盏托。盘径14.5,高3.8厘米,1994年湖北黄石陈伯臻粮库出土,黄石市博物馆藏;

(11)南宋,“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铭文铜镜。直径12.5,厚0.3厘米。浙江新昌拔茅镇蓝沿村出土,新昌博物馆藏;

(12)(13)南宋,菊瓣纹银盏。口径10.1,底径5.5,高4.6厘米。1957年浙江杭州西湖出水,浙江省博物馆藏。

瓷器(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南宋,官窑青瓷輪花杯口径10.7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唐,海棠式大碗,越窯上林湖遗址出土;

(3)北宋,定窑白釉盏口径12,高3.8厘米,私人收藏;

(4)北宋,耀州窑青釉花口盏口径12.5,高6厘米,私人收藏;

(5)晚唐,荷叶盏托,宁波和义路遗址出土;

(6)金,定窑白瓷印花花鸟纹菊花盘口径21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漆器(由左至右):

(1)五代~北宋初,海棠式漆碗.1978年湖北监利福田公社出土,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藏;

(2)南宋~元,金铜扣梅花式盖碗。宽15.7,高7.6公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3)宋,黑漆花口碗。口径约12,底径6.4,高8厘米,2005年浙江温州周宅祠巷建筑工地出土,温州博物馆藏。

(4)南宋,红漆葵瓣口盘。径18.5厘米,美国底特律艺术中心藏;

(5)元,黑漆莲花式盒。长21.9,宽9.5,高7.8厘米,美国底特律艺术中心藏;

(6)南宋,朱漆菱花天目台。径16.4厘米,(日本)德川美术馆藏;

(7)宋,黑漆菊花盘。径30.5厘米,(日本)根津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