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与“优术”

2019-10-30 09:00顾惠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8期

顾惠君

《孙子兵法》言:道为体,术为用。有道者术能长久,无道者术必落空。学术先需明道,方能大成。学术若不明道,终是小器。故道为纲,术为目,纲举目张。

“道”与“术”的关系,可以放到各种环境中去讨论,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管理一个班级,上好一节课。一言以蔽之——“道”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术”就是实践过程的方法。

从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的视域来看,“道”是指导教的理论,是教育理念、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所谓“明道”即是加强教育理论的研修,加深习得原理及认知规律的学习,加大研习教学论和学习理论的力度,更好地融合新课程理念,来梳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理论框架。“术”为实践教的能力,是知识、方法、策略和经验的集合体,是提高效果和效率的技巧,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策略。“优术”即不断优化信息手段,优化信息工具,优化信息与课堂的有效结合,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探索和积累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策略,吸取信息化时代教学所需要的信息化素养,来积淀更适合于自己和本校的教学经验。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批卓越教师培养对象赴深圳、香港访学之旅,访问了深港两地的多所学校,其中有小学,有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还有大学,参观了校园面貌,聆听了专家报告,观摩了名师做课,还参加了高端论坛,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无论是对“明道”的充实(更新了教育理念,悟出道的本真),还是对“优术”的拓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更得体地融合问题的思考),无不让笔者觉得,要得其益,必要感其幸,报其恩,写其美。由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的刘晓蓓老师带来的一节《玩转“魔方”——写茶》作文课,Pad载体下的信息化课堂,为阐述“道”与“术”的关系提供了优美的素材和有力的见证。

● 打开五官写茶

上课铃响了,“现在是下午第一节课,可能有很多同学还有点昏昏沉沉的吧,老师请大家喝茶好不好?”刘老师简单而又不失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大家带进了今天的习作情境。

1.观茶

师:首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茶叶,仔细观察一下,怎样观察呢?我们可以用“五官”来观茶。请大家说说,可以怎么样来观察?

生:眼睛看、鼻子闻、手来摸、嘴巴嚼、舌头尝。(学生分别从这些方面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感想:以往的课堂,教师更倾向于单方面思维的培养,容易顾此失彼,此处以“五官”来拓展思维的维度和宽度,即以“优术”来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全方位、立体式的观察习惯。

2.泡茶

师:下面请大家把茶叶放入茶杯,用开水泡茶,同时仔细观察茶叶泡水后的变化,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看到的、闻一闻、尝一口。(学生分别汇报观察结果)

感想:无需教师强调,学生已经能够继续调动五官来观察,可见,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应该把更好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优术”才是“明道”的最好途径。

3.写茶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Pad,把刚才观察到的写下来。

学生用Pad登录“知明读写学习平台”,点击“打开五官写茶”,进入论坛写作,主题是:干茶叶的色香味和茶叶在浸泡过程中的变化。

感想:此处学生无需动笔,直接在Pad上输入,把“术”体现在了工具化的更“优”上,把功能更全、系统更新的信息载体恰到好处地引入课堂。笔者开始还担心学生们的打字速度会比传统的手写浪费时间,但结果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现在的学生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更新的载体、更熟练的技能去展示更好的课堂。

4.评价

(1)明确评价标准:有没有充分调动五官来观察?观察的结果描述得是否充分、准确?

感想:要求调动五官来观察,故检查观察成果时的评价标准不能有所偏离,就如同上课都有目标,上到最后,肯定要检查一下目标的达成情况一样。理论指导下的目标达成,也是“优术”前提下的“明道”。

(2)浏览所有习作,想一想谁寫得最好?

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快速浏览所有同学的片段描写。

感想:此环节最能体现“优术”之“优”,也是最令笔者兴奋的地方。以往此环节存在的缺陷是教师一次只能用投影仪展示一个作品,受时间限制,不能展示多个,更不能整体呈现每个作品。但在这节课上,教师利用最新的信息手段、全新的学习平台,轻松地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平台上能看到全班所有同学的作品,从而方便了学生的比较,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更为“优术”之“优”铺好了顺滑的平台。

(3)推荐最佳片段,并说出推荐理由。

有学生推荐了这样一段文字:

干茶叶是深绿色的,硬硬的,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缩在一起,闻起来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当茶叶泡入水中时,缩在一起的茶叶慢慢伸展开来,并漩涡状地浮上了水面,动作是那么轻柔,像天上飞舞的白云,喝上一口,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慢慢地从苦涩变得甘甜,让我感到神清气爽,浑身都散发着动力。

推荐理由是写出了干茶叶的颜色、手感、形状和味道,还写出了茶叶浸泡后形状的变化和味道,并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又有学生推荐了这样一段文字:

滚烫的热水倒进了水杯,只见干瘪的茶叶在水中舒展了,但,又是那么地慢条斯理,充满诗意,螺旋上升的茶叶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在优美的旋律中,漂来漂去的茶叶散开了,再也不是一个一个的疙瘩。打开杯盖,闻闻水中的香气,茶的清香,并不腻,尝一口,首先碰上味蕾的,是茶的苦涩的青春,后来,又是甘甜的晚年,正好应了那句话:茶叶要拿开水烫过才好喝,人生也是一样,不拿开水烫烫,怎么能品味出人生的滋味呢?

推荐理由:对茶叶浸泡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而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还由茶叶联想到了人生。(掌声响起)

正当大家啧啧赞叹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举手了,他说,这段不能推荐,因为没按要求写,只写了浸泡过程中的变化,没写浸泡之前的色香味。(掌声再度响起)

感想:平时多数作文课,教师只是挑选一两篇范文,以教师的视角来看学生范文学习的精彩之处;有时也挑一两篇优秀习作让学生评价,但评价的数量却少之又少。而这节课,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学生不再局限于只能对教师提供的作品进行评价,而是自己先占有全部材料,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同一篇作品,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也激发了学生之间观念的碰撞,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让“明道”的“明”更为清晰,更为完善。

● 运用魔方六面体方法搜集素材

1.头脑风暴

师:想想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聊聊茶?把你想到的用词语或短句的形式发布到班级论坛,发布时注意不能与别人的重复。

生:历史、种植、功用、品类……

感想:此处教师要求学生发布的内容不能与别人的重复,笔者觉得有点问题。抢先发布的思考时间肯定短,落后发布的为了避免重复,不得不深入思考,要花较长时间。会不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只要是发布环节就一窝蜂地抢占先机去发布,而不思考自己作品的质量,可否改为同一时间,统一发布,允许重复,这样,可以保证发布内容的质量。

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应该如何来分类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感想: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数据,我们缺的不是数据,而是发现合适内容的方法和途径、搜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我们习惯用百度来搜索资料,却常常苦恼于关键词的确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会带来大相径庭的搜索结果。同一个关键词,大量的相关信息会同时刷屏,对这些信息进行甄选、重构,更需要静心来研究里面的学问。让学生从小就拥有信息查找和整理能力尤为必要,教师的培养意识植入得越早越好。这也是让“术”的功效能尽早发挥,让“优术”的“优”更具有针对性。

2.魔方六面体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一起概括出搜集与整理资料的六个方面。

(1)描述(形状、颜色、大小、变化……)

(2)联想(人物、事件、诗歌、美食……)

(3)比较(与别的茶、饮料进行比较……)

(4)分析(成分、饮用的季节、适用人群……)

(5)功用(功能与作用、妙用、好处……)

(6)评论(对喝茶的观点和喜好、生活中一些别的评论……)

师:有的同学平时为什么怕写作文?是因为无米下锅,今天,我们学习了素材搜集与整理的方法,大家都有东西写了吧?

感想:原来,教师是把搜集与整理资料的六种方法比作魔方的六个面了。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关于写人或者状物的记叙文,面对零散或者支离破碎的素材,若能多方面地进行系统的搜集与整理,写得连贯饱满就较为容易了。

3.阅读范文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范文《秋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每读一段,都要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记叙的。

生:第一段是描述,第二段是描述加联想,第三段是功用,第四段是评论。

感想:学习了魔方六面体方法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范文,加深印象,巩固认知,同时也告诉学生,并不是写什么都一定要从这六个方面来描写,避免机械性认知。

● 分工写作

师:请大家登录平台,根据老师指定的任务,每个人写分析、比较、联想、功用、评论中的一个方面,写完后发表在平台上。

这里布置的是其余五个方面,因为“描述”开始时已写过,学生在写作时也可参考课前搜集打印的材料。

感想:受时间的限制,教师没有让每个人都写完整的文章,而是随机抽写一个片段,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努力写好自己分配到的任务,争取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目标优化的思维体现。

● 同伴互評

师:请大家点开“合作分项浏览”,查看同学们的作品,进行互评,每一项投一票,共投5票,在投票的同时要想清楚这位同学什么地方写得好。

学生登录平台,在搜索栏里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即可浏览对应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项推荐,并说出推荐理由。

感想:教师已经多次引领学生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要求言之有据,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是再次对“明道”的强调,除了是对思维的训练,还体现了“优术”的“优”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 总结

师:大家刚才已经创建了班级资料库,下节课我们正式写作时,大家可登录平台,从资料库中调用素材,稍加改造,为我所用。同学们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选用合适的材料。

感想:在“同伴互评”环节,笔者与旁边一位教师交流:“现在每一块都有好几个片段描写了,正式写的时候只要加以组合就行了。”对方说:“这怎么行呢?应该是自己从头写。”现在看来,果然不出笔者所料,这真是对传统作文课的一种颠覆啊!

这节作文指导课,教师应用智能学习平台,利用电脑、大屏幕、Pad(教师端、学生端)组网,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应用到教学流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可以说,本节课的执教教师具有比较前沿的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理论框架了然于心,对“道”的领悟是明确的。同时,这节课教师充分发挥了智能学习平台的作用,对“术”的使用也是科学有效的。

信息技术改变并服务于教学,我们应始终在“明道”的前提下“优术”,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优术”追“明道”而行,“明道”因“优术”而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