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峰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与群体协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如何落实和培养学生的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平台,结合微翻转教学模式,就如何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谈一些实践探索和思考。
要落实和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重塑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的意义和优势,逐步形成数字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1.立足信息技术学科平台,适应数字学习环境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是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研发的,它是立足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依托浙江省教育资源门户网站,面向全省在籍中小学生,以主题学习、资源分享、在线互动、多元评价为体系的新一代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集了大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应用程序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采取专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大规模线上学习从而获得一段完整时间的数字化线上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综合运用多样化技术展开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学生也可以利用其他网络终端自由登陆平台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同伴互助、网络协作等多种形式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为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信息技术学科平台是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2.借助微視频技术手段,认识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对中小学教育来说,微课既是一种教学资源,又是一种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从微课的功能和发展趋势来看,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步入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其“学习”价值是难以预估的。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进行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需求,学生利用微课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它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被学生接受。
3.巧用微翻转课堂模式,形成数字化学习意识
随着数字化环境的日益普及,近年来相继出现了移动学习、无缝学习、翻转课堂等众多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它们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微翻转课堂跟“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后内化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也有别于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大翻转、全翻转课堂模式。微翻转课堂是基于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平台和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微课资源的课内教与学的翻转,是一种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单方向传输信息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汲取了翻转课堂模式中“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一学、二定、三教、四化、五评价”是微翻转教学的基本步骤。其基本流程为:课前开发好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微课资源,如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微练习和知识结构图等,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以供学生在课堂上在线阅读和观看;课上第一阶段,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自学,应用微练习尝试自练和同伴交流质疑;课上第二阶段,教师依据学生先学的经验和困惑确定后续教学的着力点、发展区和重难点;课上第三阶段,教师在深入了解学情、确定教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学习,进行答疑解惑、梳理总结、巩固内化和拓展延伸。以微翻转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可以有效整合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微视频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自觉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和习惯。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核心价值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从而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的能力。基于学科平台的微翻转教学模式,以数字化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利用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学习,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形成数字化学习能力。
1.结合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自学
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单的提示,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可以控制学习进度,对于没看懂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对于简单了解的部分可以拖拉快进或者直接跳过。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喜好,选择平台中其他需要的学习资源,在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个性化学习。例如,在浙摄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整理音乐库》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通过观看微视频展开自主学习,学会使用鼠标右键菜单新建文件夹。掌握文件的复制、粘贴、删除、移动等操作方法,知道移动与复制的区别,学会根据类别整理文件”这样的任务描述,以此引导学生自学微课视频,参与相关学习主题。
2.根据微练习的要求尝试自测
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对所要学习的新课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的“我要评价”栏目,在线完成微练习,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测自评。教师也可根据检测结果,掌握学生前期自学的初步效果,为后续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3.同伴交流质疑
学生在自学、自测后仍有一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可提示学生再看相关微课视频,实在无法自学解决的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并发表在学习平台上,寻求线上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碰撞,使得学习的过程充满激情和乐趣。这样的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整个学习过程伴随着网络交流,学习者对一个事物的学习过程将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从而使学习更为深入。基于学科平台的数字化学习,不仅带给学习者多元的视角和观点,而且促进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中形成互学共进的学习共同体,锤炼数字化学习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平台的微翻转教学是一种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做中学”等核心理念为理论依据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上诸多理念中,“定教”一法是核心理念中的精髓,它起到了“承学启教”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作用。同时,学科平台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即时采集师生教学应用数据,形成真实、海量的第一手数据,为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学习提供有效支撑,教师可依据学生先学之经验与困惑确定后续教法,实现基于数字化學习与创新的大数据协同教学。
1.在自测自评中发掘教学的着力点
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状况去进行教学。”微翻转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学生完成自测自评后,对测评数据的挖掘是以学定教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课堂教学和任务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
2.在练习作业中发掘教学的发展区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微翻转的课堂里,教师从以往的讲师转变成了学生的教练,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辅导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表现虽然不那么凸显了,但是教师的作用却更加重要了。教师应着眼于发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在罗列问题中校正教学的重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所谓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认为教材中规定的重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重难点,不用去调整,直接就可以用。其实不然,教学重难点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材规定的教学重难点,动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经验、知识面等)相脱节的内容。换言之,学生不懂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重难点会因人而异、因班而异,也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因教学情景的设置而不断地变化,是一种动态表现形式。在微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筛选分析学生发表在学习平台上的疑难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综合体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内向”的自我建构,而创新则是一种“外向”的践行。因而,数字化环境下不仅需要强调运用数字化环境进行学习,同时也需要鼓励并注重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新。在微翻转的数字化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兼顾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减少重复操作讲解的步骤,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每个微课视频虽然都有明确的关键内容和知识点,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不一定十分紧密,这样导致学生很难将知识点进行联通和整合创新。所以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将碎片化的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形成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1.在阶梯练习中贯通知识点
在微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学自练所学到的知识点,这就像将一块块多彩的积木拿在手里,能否灵活应用、巧妙搭建是“内化知识,创新创造”环节成败的关键。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了解手中每块积木的形状、颜色上,激发学生将其搭成一个稳固的知识“金字塔”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通过布置阶梯性的综合任务,可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片段的融会贯通。
2.在作品评价中内化知识点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在课的末尾组织学生对个别作品进行评价,一般为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或基于书面量表式的评价。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看似有部分学生参与,但最终还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评价重在对作品好坏的甄别,而且其时效性低,评价结果难以长久保存,评价的最终效果不明显。基于书面量表式的评价虽然改进了口头评价的部分缺点,但目前这种评价缺少规范的标准和科学的量规,一般以等级评分为主,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也不利于相关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反馈。相对而言,基于学习平台的评价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学生可以在线查看任何人的作品,通过观察他人作品来和自己的学习进行比对评价,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再次进行知识的建构,帮助自己成长。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大众网络评价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
基于学习平台的学生作品评价,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在他人的评价中汲取作品二次修改的灵感,更能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再次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和反思,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3.在总结梳理中构建知识树
知识点就像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只有让它们相互之间产生联系,才能构成网状的知识结构。知识点的数量决定了学生的认知广度,其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深度。学生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反之则呆滞不活沦为知识的容器。而好的课堂小结能把所学的知识完整系统地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延伸,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微翻转课堂中,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提供的“问卷调查”在线测评模块,对当堂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平台的微翻转数字化学习并不是教学技术或者设备的革新,而是课堂流程和教学理念的巨大变革。如果说课改先从改课开始,那么,改变学习方式则可以从微翻转课堂做起。通过微翻转课堂有效整合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微视频教学理念,将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