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入手,具身认知视野下低年级识字教学

2019-10-30 18:24张俊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字理字形识字

张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的根基。对于识字教学,许多教师总是将其视作一种工具,阅读的工具、写作的工具、口语交际的工具,等等。其实不然。汉字有着自身独特的美,鲁迅先生称汉字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汉字的美学特质,又要关注学生识字心理。寓美于教,寓教于美,从而科学、灵动地引导学生识字。

一、感知汉字的“字形美”,调动学生视觉思维

汉字是一种形象化文字,具有一种“字形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视觉感官,激发学生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汉字之“象”。仓颉造字“依类象形,以为文”。从汉字的发展源头看,汉字创造、滋生于眼中之“象”,以“象”为媒介,成为一种符号。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汉字“象”的特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汉字之形,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现代汉字主要分为四类:其一是“象形字”,其二是“指事字”,其三是“会意字”,其四是“形声字”。其中,象形字和指事字属于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属于合体字。无论哪一种汉字,都保留着“形”的痕迹、“形”的意味。尤其是“象形字”,甚至还保留着实物形态特质。因此,从字形入手,可先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抽象为图形,演化为古体字、楷体字等。比如“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都属于象形字,因而具有鲜明的形之特质。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察太阳、月亮、水、火等实物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平视观察,从正面取象,形成太阳、月亮、水、火的模型;接着展示它们的古体字。学生惊讶地发现,古体字与实物之形是如此地契合,领悟到汉字具有一种图画美,而汉字的图画就是汉字的象。接着,渐次展现这四个古体字逐步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让学生牢牢记住字形,把握字的象形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欣赏到汉字的字形之美。有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其“象”的特征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但我们却依然能从中发掘到一种画意。这是因为有些象形字不是整个的实物形之描摹,而是保留了部分的构件的画意。比如“鹿”字,简化了鹿头上的角,保留鹿中间的眼睛以及下面的四肢,将汉字与图画鹿进行比对,学生的识字就获得了一种直观理解与形象记忆。

二、领略汉字的“字意美”,发掘学生的逻辑思维

汉字不仅是象形文字,更是表意文字。教学中,教师要循着汉字字理展开,让学生领略汉字“字意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在识字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探析汉字的构造规律,让学生理解汉字音、形、义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教师要揣摩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识字心理、生活经验等展开教学。

领略汉字的“字意美”,既要关注汉字偏旁部首,又要关注整个汉字。通过发掘汉字字意,学生不仅可以识字形,而且能记字音。比如教学《古对今》中的“朝”与“夕”,笔者首先让学生从“朝”这个字中去寻找“太阳”和“月亮”。接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太阳初升时的情景。孩子们认识到,“朝”就是表示“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来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词,比如“朝霞”“朝阳”“朝晖”“朝日”等等。在“朝”的字理深入学生内心的基础之上,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夕”,同样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太阳下山、月亮即将升起的情景。学生发现,“夕”和“朝”的时间是相反的,“朝”是“一天开始的时间”,“夕”是“一天即将结束的时间”。接着,着重展示了“月”的象形字,然后将月的象形字去掉一个点,慢慢演化为“夕”。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夕”就是由“月”这个汉字演化而来的。当一天当中有了月亮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而比“月”少一点,也就是比晚上的时间提前一点,就是“夕”,“夕”就是指“傍晚”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词,如“夕阳”“夕日”“夕烟”“夕景”等等。在学生厘清了“朝”“夕”的字理之后,笔者将这两个汉字联通起来进行教学。“朝表示早上,夕表示傍晚,将朝和夕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表示什么呢?”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学生调动逻辑思维,认为“朝夕”应该就是指“完整的一天的时间”。从而自然能理解生活中“朝夕相处”“朝夕相伴”“一朝一夕”“朝朝夕夕”等词语的内涵。文字对学生来说,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

三、感受汉字之“韵”,关注学生的听觉思维

汉字的音韵是十分鲜明的,汉字被称为“声音的图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字形,悟字理,还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汉字之“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汉字,要让学生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唤醒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听觉思维,让学生在识字中读字,在读字中认字。借助学生口、耳、眼、脑等感官的协同认知,不仅让学生感知字的形象,而且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字的声象,从而达到对汉字音形义认知的完美统一。

字音不仅传达着字义,也传递着深层意象。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意境,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音响之美。如著名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一连14个叠字,大部分是擦音、塞擦音,因而在朗读时自然产生了一种寒战、凄冷之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汉字发音,加强识字与拼音联系,让汉字发音更好地为识字服务。部编版教材安排了一些韵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体悟韵味。比如在《古对今》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为“方、凉、霜、阳、杨、香”,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字的共同之处,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ng”,再引导学生区分形旁。因形旁不同,所以汉字所表示意思也就不同。在识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即一般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音,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意。在《古对今》韵文的第二个对子中,有“圆对方”,当学生朗读“圆”字时,要引导学生将声音读饱满,读圆润,从发声中体會“圆”字的音与意义的微妙关联。学生认为,“圆”字表示圆润,读的时候要圆润些。并且学生会发现,“圆”这个字外边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对“圆”字的理解就非常地丰满。学生在朗读“圆”这个汉字时,也能将嘴巴张大,从而将字读得更为圆润、饱满。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美的场域中识字,让学生从“知之”提升为“好之”,最终达至“乐之”境界。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追寻字的本源形态、演绎字的演变历程,以“字本位”理念为指引,以学生“兴趣点”强化识字教学重难点,让识字教学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北辰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字理字形识字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