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文艺沙龙如今社交新宠“新雅茶室”全新回归

2019-10-30 12:13樱桃
食品与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界鲜虾茶室

樱桃

“新雅茶室”可能是上海19世纪20年代出现在当时文人笔下最多的茶馆名字了。这家由南洋华侨蔡建卿于1926年在虹口四川北路上开设的茶室,单开间门面,一楼经营罐头食品、点心、饮料,二楼则以广东茶市和点心为主。起初座位不多,但由于这里茶叶考究、点心优质、服务周到,颇受茶客欢迎。

小茶馆茶室,或许是容易催发写作灵感的产生,是当时许多文人们写稿码字的首选场所。“新雅茶室”茶好点心佳,再加上清静而明亮,布局带西洋风格很有新意,所以一开张就受到了许多爱“孵茶馆”的文人注意。比如作家林微音,每次拿到在《时事新报》写短文的稿费后,便会去“新雅茶室”。曹聚仁在其《上海春秋》中也提到“文化界熟朋友,在那儿孵大的颇有其人”,如邵洵美、张若俗、戴望舒、袁牧之、艾霞等,包括摄影大师郎静山都是其常客。

除了在“新雅茶室”饮茶外,不少文化界名人也会举办一些小型的宴请活动,逐渐成为文化界人士的聚集之地,并被喻为上海的“文艺沙龙”。“沙龙”这一西方事物此时便出现在上海,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份子们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社交聚会,堪称文人们的“朋友圈”。而这些沙龙从客观上来说,的确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及散文创作,孵育了许多文艺报刊。新雅茶室从那时开始便深深埋下文化的种子。

新雅茶室变身新雅粤菜馆1930 年代初,随着上海的商业重心向南京路迁移,蔡建卿觉得虹口“新雅”

生意虽好,但要发展还是得在南京路上寻求一地,如今的“新雅粤菜馆”地址就是当年蔡建卿翻造的新店原址,而“新雅茶室”也改名“新雅粤菜馆”。

新“新雅”经营的广帮菜品种繁多,既保持了广州传统风味特色,又不断吸收了国内外其他中菜、西菜操作经验,改进了一些旧的制法,采取中西结合的烹调方法,创制出不少顾客欢迎的新品种,菜肴都具有色泽鲜艳、新颖美观、用料少而精、制作考究、口味清淡、鲜嫩爽滑的特点,一开业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巴金、周信芳、白杨、赵丹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在大力经营酒菜业务的同时,“新雅”照例开设“广式早茶”,每天早晨和下午除了喝茶外,也供应广式茶点、粤菜小吃。

新雅茶室重新回归随着现代人对广式早茶的热爱度与日俱增,新雅团队进行了多方考察和调研,翻看老菜单,从当时各种文人著作中寻找“新雅茶室”的原来面貌,并向老顾客了解“新雅茶室”的故事。经过多年蕴酿,以及菜点的设计,全新的“新雅茶室”于去年夏天重新开张。

虽然已有90 多岁,但重新回归的“新雅茶室”却让人感觉风华正茂,时尚雅致,花格地板砖、彩色玻璃、巧妙的隔断、充满岭南风情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只有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向人们诉说以前的故事。

“金蒜酱皇豉椒蒸凤爪”“笋尖芹香鲜虾饺”“叉烧包”“鲜虾红米肠”……在“新雅茶室”,这些点心每天要在服务员嘴里重复许多次。蒸凤爪味道浓郁,柔糯似无骨,幽幽的蒜香若有似无的挑逗舌尖;虾饺里竟然有三颗虾仁,饱嘴的感觉真的很爽;叉烧包的褶皱故意让肉香四溢,甜甜的面、甜甜的馅,吃了一个还想吃,所以最好三人同行,免得为了一个叉烧包惹来纷争;鲜虾红米肠,算是这里的当红茶点,切得大小适口,放入嘴中各种香味混合,米肠的香、油条的脆,鲜虾的滑,全齐了!

喝一口茶,聊一会儿天,感觉又可以再点些东西来吃,“韭菜鲜虾薄饼”此刻点来最佳,香气扑鼻,脆感满分,被切得极细的韭菜绝对加分,几乎每桌都会点,可见其人气。“卡珍芝士焗糯米鸡”中西合壁,有种别样的怀旧感,用茶配之,综合最后微微袭来的芥末味,出人意料的协调。如果还觉得意犹未尽,需要些汤汤水水,倒是可以点碗粥,最后用杨枝甘露收尾。

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这样一处宁静又充满灵感之源和文化底蕴的茶室,用一杯滚水靚茶洗涤味蕾,用一盅两件抚慰肠胃,在轻浅的闲聊间,浮躁褪去,轻松惬意。

猜你喜欢
文化界鲜虾茶室
息心茶室
鲜虾烧卖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简便快捷式早餐
三只馋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