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作用

2019-10-30 04:19温秋猛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情景再现纪录片作用

温秋猛

摘要:纪录片发展到如今,无论是形式、结构、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手段的介入更是让纪录片“如虎添翼”,而“情景再现”就是众多纪录片创作手段中被运用的较为广泛,也是与科学技术融合的最为成功的一个。本文主要对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中国纪录片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促进“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作用

一、填补叙事断点及影像资料的不足

要厘清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作用,有必要先梳理回望纪录片的一些重要的经典理论。纪录片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由英国电影大师格里尔逊提出,在当时是“记录电影”、“記录影像”的省略称呼。他指出纪录片的根本任务在于“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其根本在“现实”二字,既在现实生活中原原本本发生的事情,创作者对其进行拍摄纪录,随后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组合拼接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此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记录影像必须是真实的,它应该保持客观空间与时间的同一性,进而提出了著名的“长镜头”理论,即完整地再现客观时空关系,传达本真时空叙事结构,反对蒙太奇对叙事时空的切割组合。受此经典理论的影响,早期的纪录片大都原原本本地对现实生活进行拍摄记录,严格地遵守“影像与被摄物同一”这一原则。但纪录片的创作者不可能做到时时在场,所以就会出现已发生的事件未能及时的记录下来的情况,也就导致了叙事出现了断点。为了弥补这一情况,早期的创作者大都会采用亲历者讲述以及文献资料补充等方式进行还原。画面加解说词是这一时期纪录片的统一标准,情景再现相对而言也就较少的出现在纪录片中,偶有出现也是为了弥补叙事断点,补充影像资料的不足等问题。

二、增强纪录片的可看性以便于更好地讲故事

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提出,“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世间一切可见的事物,是一段不可再现的真实历史。这种‘真实不仅仅是对世间事物的客观反映,而且凝固了创作者的思考、选择和价值取向”。因此为了更好地传达创作者的思想,单单采用跟踪拍摄,“长镜头”等早期的纪实手法是远远不够的。相比于纪录片,大众往往愿意看情节跌宕,扣人心弦的故事片。故事的魅力是惊人的,从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到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再到奇幻美好的童话故事,可以说故事在人们的成长中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寄托着人们的精神思想以及审美追求,能不能讲好故事往往也成为了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所以为了更好的传达纪录片创作者的思想,也为了更好的拥抱观众,故事片的创作手法被引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人物扮演和场景搬演就是情景再现最常用到的两种手法。故事片通常以演员的表演、台词再配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展现故事情节,可以说演员是故事情节表现的核心。而在纪录片的情景再现中演员的表演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并且大量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以达到避实就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体现人物当时的情感状态或暗示心理活动等。另外场景搬演也常常出现在纪录片的情景再现中,创作者依据事实资料或文献史料对事件发生时的场景进行还原,营造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以达到烘托故事氛围的目的。例如在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中,演员身着白色囚服坐于幽暗的牢狱之中,地面一片稻草狼藉,一束清冷的月光透过窗口洒在演员身上,创作者用几个近景和特写镜头拍摄演员的背影,一下就体现出了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时的颓然与绝望,因思念亲人而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句。由此可见情景再现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烘托情境氛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益于观众理解人物当时的情绪和心理活动,观众会因为牵挂人物命运而被代入其中,这样在增强纪录片可看性的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换句话说情景再现的作用就是在增强纪录片可看性的同时,更好的讲故事。

三、营造视觉奇观及扩展纪录片的题材范围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影像的强势早已超越了文字,成为了人们日常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之一。读图时代早已来临,由视觉文化所主宰的“奇观社会”正日趋成熟,“奇观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思想家居伊·波德所提出,他说:“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奇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他把这种社会称为奇观社会。在这种奇观社会中,奇观经常是通过媒体这一介质传播的,媒体成为奇观发生的主要场所,所以,这种媒体现象被称为媒体奇观。纪录片的发展可以说是顺应了这股趋势,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之下,数字媒体技术被引入纪录片的创作,为的就是营造奇观,而奇观的表现方式就是情景再现,所以不光是肉眼可见的事物能够成为创作题材,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事物也同样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例如纪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就一路引导我们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气象变化,3D制作效果极致真实,带领我们逐步走出太阳系,饱览整个宇宙的神奇景象。又如纪录片《原子》就为我们讲述了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科学发现过程。由此可见,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情景再现一方面满足了大众对信息时代视觉奇观化效果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无限扩展了纪录片的题材范围,不仅丰富了大众的认知,又推动了纪录片自身的良性发展,可以说数字特效使情景再现成了信息时代纪录片的一把利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

四、还原一定的真实

国内外学者对纪录片情景再现的研究评价褒贬不一,有的惊叹于数字技术所创造的奇观景象给纪录片带来了一场美学革命,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当代纪录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缺乏连贯性,形式的增值会影响纪录片的健康,甚至导致传统纪录片的终结!笔者认为若一味的坚持百分之百的真实,那纪录片的可选择题材只能困于目之所及的范围,那些消散于历史中的,正在发生的,甚至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若不使用情景再现,可能大部分都将与我们无缘。换句话说我们可能看不到故宫的修建过程,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全貌,甚至即将到来的5G时代智能城市的美丽图景,如果这些都看不到那会不会是一种遗憾。虽然这些情景再现不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但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就拿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来说,导演没有让纳努克使用步枪而是用最传统的鱼叉进行捕猎,另外爱斯基摩人原本的冰屋是相当小的,为了便于拍摄导演弗拉哈迪就让他们建造了一个更大的冰屋,但建成之后冰屋的光线不是很好,导演就让他们将冰屋削去了一半,以便拍摄爱斯基摩人睡觉的画面。而导演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再现最真实的爱斯基摩人的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情景再现从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开始就已经存在并使用至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景再现也是为了还原一定的真实。又比如在纪录片《唤醒泰坦尼克》中,科学家就深入4000米的海底拍摄了200多张泰坦尼克号沉船遗迹的照片,再运用这些照片及周边环境数据进行数字建模,模拟抽干大西洋的海水,让沉睡于4000米海底的泰坦尼克号重见天日,并根据所收集的沉船断面数据,模拟出了巨轮撞击冰山的画面,更科学地分析出了泰坦尼克号断裂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参与下的情景再现已经不只是为了营造奇观,而是寄托着科学家和纪录片创作者对真相的追求,而所追求的就是最本质的真实。我们之所以对纪录片情景再现的争议如此之大,无非是担心一些创作者想要假借这些先进的技术来转移人们的视线从而忽略内容与思想的乏味甚至是造假!如此这般那他们已经丧失了对纪录片应有的虔诚,这样的作品是不会得到观众认可的,最终时间会证明一切,什么才是大浪淘沙的精品,什么才是值得永世流传的艺术珍馐。

参考文献:

[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第2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2版[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黄建军.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及其社会影响[J].丝绸之路,2009(2).

[4]胡智锋.当前电视纪录片创作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今传媒,2006(2X).

猜你喜欢
情景再现纪录片作用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多媒体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思考
纪录片《故宫100》艺术解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