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梅 高展茹 于方园
摘 要: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建设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而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预计达到834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人群,国内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竞争激烈等问题,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问题 市场需求 政策补贴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43-01
由于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张,进而使得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据调查,自2010年以来,每年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增长率增长,出现众多的求职毕业生与相对较少的岗位之间的比例失衡,这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1]。
大多数毕业生陷入这种复杂多变的就业问题有多种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因素,对自己定位不够准确,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无法摆脱大学光环,对就业期望过高,导致就业压力大[2]。应届毕业生人数虽多,但他们大多不愿去基层工作,而是更倾向于去发达地区或工薪待遇极好的企业工作,而忽略了自身能力与实际水平是否符合企业选拔标准。其中,他们对待就业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包括追求稳定的就业岗位,合理的工资水平以及完整的社会保险等,这些都会转换为劳动成本的上升,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压力,成为影响就业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虽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的冲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仍面临艰难考验。过去劳动密集的产业在市场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下降,社会能提供的岗位严重不足,就业需求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巨大的供给量。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市场环境,学生更应该把握机会,提高自身实力,挖掘各种潜力,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掌握主动权。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面临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就业观和价值观不满足市场需求,而个人就业选择的无序性与市场的有序性决定了大学生就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想要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就业范围,需要大学生从自身修养、素质、能力等方面做出改变。首先,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在职场中最为重要,正如苏霍姆利基斯曾说:“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学生要言行一致,把提高道德修养与自身实践统一起来,通过虚心学习,积累知识,完善自己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严于利己,在反省自思的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只有从根本意义上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就业,成为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其次,除了提高自身修养以外,学生在校期间应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基础才能受用终身。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更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特长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择业就业中明确方
向[3]。同时也要有目标的参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的实战提高自身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胸怀远大理想,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其中,学生应更有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这些所需要具备的品质都会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只有了解市场需求,遵循其规律,才能使自己在就业选择中游刃有余。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曾指出:“中国的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是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的。”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就业形势,国家今年首次将就业政策置于宏观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从简政放权,持续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给企业减税到培育新人才,国家的诸多举措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不谋而合。虽然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各级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31个省市均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文件,并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消除大学生去基层工作的区别对待,确保大学生在基层沉淀下来,填补基层人才匮乏的困境[4]。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国之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刻不容缓,虽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有了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大学生自身正确的就业观,就业问题将会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武勇.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集宁师专学报.
[2] 李元元,张一婷.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實践与教学研究,2017,8(07):3-4.
[3] 张紫玉.大学生就业观的历史演变及路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02):23-26.
[4] 魏玉东.高校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评估--以沈阳市高校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5(1):28-31.
作者简介:邵丽梅(1998-),女,汉族,辽宁省鞍山市人,学生,沈阳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高展茹(1996-),女,汉族,河南省长葛市人,学生,沈阳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通讯作者:于方园(1988-),锡伯族,辽宁沈阳人,现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畜产品加工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