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王哲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组,每组41例。甲组:23~36岁,平均(27.2±6.3)岁;乙组:23~38岁,平均(27.6±6.2)岁。所有患者都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且签有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指导、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乙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①病情监测: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密切观察产妇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②生活、活动干预:对产妇进行科学的生活指导,确保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此外可根据产妇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活动方案,以免其过度运动出现不良反应。③健康宣教: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有关妊高症的疾病治疗知识,并提醒产妇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改善产妇子宫血液循环状态。④饮食护理:加强对产妇进行饮食干预,叮嘱产妇适当减少每日盐分摄入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⑤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针对产妇焦虑、抑郁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为产妇及家属解疑答惑,减轻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缓解产妇的精神压力,帮助产妇树立信心,提高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妊娠结局(早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各项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BP、DBP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SBP、DB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护理后SBP、DBP水平分别为(112.8±6.4)mmHg、(82.3±3.2)mmHg,明显低于甲组的(131.4±4.5)mmHg、(96.8±4.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妊娠结局对比 乙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甲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附表 两组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妊娠结局比较(n,±s,%)
附表 两组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妊娠结局比较(n,±s,%)
组别(n=41) 早产 产后出血 胎儿宫内窘迫甲组 7(17.1) 4(9.8) 6(14.6) 175.6±24.8 8.7±3.2乙组 1(2.4) 0(0.0) 1(2.4) 118.7±20.3 5.3±2.3 t 4.99 4.21 3.905 11.37 5.52 P 0.03 0.04 0.048 0.00 0.00妊娠结局 产后2h出血量/ml住院时间/d
妊娠高血压症作为妇产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妊娠高血压会导致产妇血压异常升高,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病情加重,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以妊娠高血压产妇为试验对象,给予其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乙组患者SBP、DBP水平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甲组,且其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甲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甲组,表明妊娠高血压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其妊娠结局,同时防止产后出血过多,加快患者产后恢复。优质护理作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基础护理服务,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在此次研究中,对妊娠高血压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测,针对发生异常情况的产妇,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控制产妇的血压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产妇进行饮食干预,为产妇提供均衡的营养,以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妊娠高血压产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