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智: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实践共同体研究
——以安徽省界首市为例

2019-10-30 01:17林毅君
中小学电教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点运维共同体

刘 洋 林毅君

(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100031)

一、引言

为帮助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收良好教育的基本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教学点配备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和资源接收、播放设备。截止到2018年底,在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下,6 万多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农村教学点实现了班班通,惠及农村地区400 万学生[1]。为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农村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2013年安徽省采取“总体设计、先行试验、总结经验、分布推广”的思路,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两同步”“三统一”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徽经验——在线课堂,即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作为主讲学校,向农村中小学或教学点实时传送授课内容,进行网络互动教学服务,实现课堂异地双向同步。同时,实行主、辅课堂教学计划、教学课表、教学进度“三统一”。总计建设1836 个主讲课堂和4900 个接收课堂,实现省内教学点在线课堂全覆盖和常态化教学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概念阐释

18世纪卢梭第一次提到共同体(Community)这个词。1887年,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将共同体解释为:实践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体发展为和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而地缘共同体又发展为精神共同体,作为在相同的方向上和意义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和支配[2]。让·莱夫和丁纳·温格教授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将实践共同体定义为一个分享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对同一话题抱有热情的人群。他们通过在一个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互动,深化了该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这些人并不一定每天在一起工作,但他们因为发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价值而聚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共同话题上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了一个拥有共同的知识、实践和方法的团体[3]。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是区域、学校等不同成员单位组织起来围绕某一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推动该模式的发展。安徽在线课堂创新应用实践共同体是在全面推进在线课堂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实践共同体。为了保障实践共同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共同体由安徽省电化教育馆领导,界首市教育局牵头,肥东县教体局、金寨县教育局、临泉县教育局、颍上县教育局和舒城县教育局等五个工作组构成,各县、市、区在线课堂项目学校均为共同体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之间相对独立又密切协作。

三、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实践共同体典型实践

(一)基于数据分析,实施智慧教学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为了保证金寨县教学点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界首市创新地开展“在线课堂+智慧课堂”项目,建设了55 个主讲课堂,172 个接收课堂。通过共同体区域和校际交流合作,常态化的开展英语、美术、音乐学科的在线课堂教学。实现主讲课堂和接收课堂之间全程同步课堂教学实况,主讲课堂的教师可以随时与接收课堂的学生异地双向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弥补了传统数字资源使用过程中,名师跟学生无法实时交互的缺陷,将优质师资力量真正引入到偏远农村教学点。接收课堂的教师主要负责维持课堂秩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辅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等工作。

智慧课堂系统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基于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目标数据化、学习测评即时化、交流体验立体化、资源推送个性化的智能课堂。课前主讲课堂的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基础、需求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备课,并与接收课堂的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完成教学设计。上课时主讲课堂的教师可通过智慧课堂系统实时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真正动态、高效、智能的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可随时随地利用平板批阅学生作业,智慧课堂系统自动批阅学生作业中的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并给出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智慧课堂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课堂实施步骤

(二)依托在线课堂,实现精准扶智

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辍学原因也复杂多样,“厌学”是导致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根源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3]。智慧课堂不仅实现了教师智慧教学,还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智慧学习。界首市各县、市、区在线课堂项目学校的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接收教师发布的预习资料,对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和了解,同时把存在的疑惑发送给教师。上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跟主讲教师双向互动,回答教师提问,还可以保存教师授课的板书,方便课后复习。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使用平板电脑里的资源,如微课、练习、朗读测评等进行个性化的复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界首市农村教学点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儿童。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学生学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分享学生学习成长电子档案,让家长全方位远程实时了解孩子目前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远程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任务,体验到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互联网+”环境下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育。

(三)创新研修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教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界首市教学研修水平,切实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界首市针对在线课堂的特点,建立各级教研员在线答疑和现场指导制度,创新地运用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结对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合的研修氛围。以问题为导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帮传带”作用,引导农村教学点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分析本校课堂教学现状,有目的地组织农村教学点教师研究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师实践智慧和专业能力,使农村教学点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和反思性实践者,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发展。同时,有计划地对农村教学点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线上业务培训,引导农村教学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四)做好顶层设计,保障项目正常运转

1.完善相关制度和机构设置

界首市电化教育馆设立了安徽在线课堂创新应用实践共同体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实践共同体的组织领导及事务性工作,出台了《在线课堂技术标准》《在线课堂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在线课堂教室教学应用操作规范》《在线课堂教室使用规定》《在线课堂教室管理制度》等在线课堂应用和管理制度,对在线课堂的技术要求、教学组织、教学应用操作、教室使用、教室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确保在线课堂的顺利开展。实践共同体各成员单位要完善相关制度,做到制度上墙。

2.强化运维团队建设

共同体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建立QQ 和微信工作交流群,及时沟通交流。每个月定期通过微信召开例会,各单位汇报工作进度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请专家具体指导工作。运维团队主要由电教馆在线课堂运维协作中心、片区技术人员、项目校技术人员、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等组成。电教馆在线课堂运维协作中心主要运维公司对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定期召开技术人员交流会,组织运维人员培训。片区技术人员定期帮助学校解决设备故障,并把问题反映给电教馆在线课堂运维协作中心。项目校技术人员主要帮助主讲和辅助教师解决在线课堂软硬件故障。主讲和辅助教师遇到软硬件及网络问题及时联系项目校技术人员。聘请有相关项目工作经验的省馆、市馆、电教站工作人员及省内相关专业大学教授为项目专家顾问,共同体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组全体人员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工作。

3.建立奖励机制

各成员单位因地制宜地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奖励办法,将运维人员日常工作量计入教师工作量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运维人员给予表彰。组织针对运维团队的评优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技术人员在教师职称晋级中提供加分因素。

四、总结

安徽在线课堂实践共同体的推进研究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线课堂实践共同体项目涉及五个单位、分布在三个地市,成员单位地理位置的分散、项目分工侧重点不同导致项目在教学、教研和管理等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合作不足,尚未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供教师、学生使用的教育资源类型不丰富;对企业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没有评估、激励、退出等机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明确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上下联动。主管部门要将在线课堂共同体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统筹规划、全面考虑[5],加强对实践共同体成员单位工作的指导,引导各成员单位逐步形成一个在线课堂实践共同体系统,做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引入教育游戏资源,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入教育游戏资源,让学生形成乐于学习的“心流”。如课前教师推送游戏资源检测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需求;上课时教师可用游戏导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用通过游戏类型资源促进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知识重难点,提升学习质量;课后还可以用游戏资源检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6]。

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需求、多方参与的新机制。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在线课堂实践共同体项目[7]。定期对社会参与单位进行评估,决定哪些单位需要做调整或改进,是否继续为农村中小学提供服务。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是“互联网+”背景下,依托5G 技术,努力构建5G智慧校园。借助5G 网络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构建云端一体化的架构体系,打造异地双师互动教学新模式,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以名师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学生学习体验会更加丰富和逼真,更多乡村教师、学生能得到名师指导,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点运维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