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吴 边
英语史学家常常把英语的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古代英语(Old English)、中代英语(Middle English)和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他们又基于历史上对英语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给这3个阶段分别定出了上限和下限。现代英语的上限是1500年左右,标志是1476年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把印刷机引进英国,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英语的标准化;下限是今日英语(Present-day English)(1)今日英语(Present-day English)是指现今活着的人使用的英语。。(陈国华 2000:394)由于16、17世纪英语与18、19世纪英语和20世纪英语相比,有不少差别,所以他们又把现代英语分为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1500~1700)、晚期现代英语(Late Modern English,1700~1900)和今日英语。
在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中,如果研究者不顾及语言的时代差别,就很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或偏差。以莎士比亚戏剧MeasureforMeasure(1623)中情态谓词can的汉译为例,现有译作大都存在以下两类问题,即误译和漏译,造成这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译者没有准确地理解can在早期现代英语时期的意义和用法。本文尝试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情态谓词can在莎士比亚时代的意义,并基于翻译对等理论,分析英若诚(1999)、方平(2000)、梁实秋(2001)、朱生豪(2010)、彭镜禧(2012)对can的汉译。
早期现代英语中情态谓词语义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对情态谓词的义项个数说法不一,以can为例,Wallis(1685)等研究者认为它在早期现代英语中有1个义项,Schmidt(1971)等认为它有2个义项,Kakietek(1972)等认为它有3个义项,还有Gottietal.(2002)等认为它有4个义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决定参考牛津英语词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1884~1928),选用该部词典的原因在于OED是英语世界中最为权威的语言研究工具,它的词汇义项都是按照历史原则编排的,能够为使用者展现英语单词从诞生一直到现今的语义变化情况,笔者将选定can在1500~1700年间的义项和例句作为本研究确定情态谓词义项个数的参考标准。
从现有文献来看,can在早期现代英语中共有5个义项,即知道(to know how to)、能力(to be able to)、使能够(to be enabled to)、许可(to allow)、推测(to infer),如表1所示。
表1 Can在早期现代英语时期的语义研究
注:表格中的例句出自莎士比亚戏剧,剧名采用了缩写形式,其中MM代表MeasureforMeasure(《一报还一报》)、RJ代表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1H4代表HenryFourth(partone)(《亨利四世》上)。表格中的例句译文均为笔者所译。
本文把早期现代英语中的情态谓词界定为一种用来传达言者语气的宣意形位。就形式而言,它们有过去式和非过去式之分,没有不定式和分词形式。一般情况下,情态谓词在第二人称单数后面有词尾-(e)st的变化,must、shall、will除外(它们的形式分别是must、shalt、wilt/wolt/wo’t/woo’t)。就功能而言,情态谓词是谓语中的定式成分,它们可以与主语倒置构成疑问句,也可以与否定词连用构成否定句。就语义而言,情态谓词能够表达言者对能力、意愿、预计、可能性、必要性、许可、义务等情态义的断定。
本文参照Palmer (1965/1987),把情态意义分为3类,即能动情态(dynamic modality)、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和认知情态(epistemic modality)。分类依据在于与断言语气密切相关的客观世界可以分为3大类,即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社会世界(social world)和认知世界(mental world)(沈家煊 2008; Sweetser 1990)。能动情态可以视为言者对命题主语的能力及意愿在物理世界中的判断,含有能力、意愿等含义;道义情态可以视为言者对命题事件在社会世界中的判断,含有责任、义务、承诺等含义;认知情态可以视为言者对命题真值在心理世界中的判断,含有可能性、必然性、盖然性等含义。这3类情态之间存在隐喻关系,隐喻基础是言者的态度在3个世界中的投射。(吴边 2017)
本文根据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把翻译对等分为4类,即“形式和意义都对应”“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与“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其中,“形式和意义都对应”是指译者在译文中采用了汉语情态谓词的形式来翻译,情态语义与原文相符,它与Nida & Taber(1969: 159)所说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一致。“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是指译者在译文中采用了其他形式或策略来翻译,如实词、短语、转移、隐化,(2)“实词”是指译者采用汉语实词形式来翻译情态谓词。“短语”是指译者采用短语形式来翻译情态谓词。“转移”是指译者将原文中明确表述的情态语义转移到别的语句成分上去,如词汇、短语或句式,并与它们的语义融为一体。“隐化”是指译者将原文中明确表述的情态语义转换成译文中必须依赖语境或情景来传达的隐含信息,隐化的原因如下: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发生调整;原文中的谓语在译文中发生调整;原文中的句式结构在译文中发生调整;原文中的句法结构在译文中发生调整。情态语义与原文相符,它与Nida & Taber(1969: 159)所说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一致。“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是指译者在译文中采用了情态谓词形式来翻译,但情态语义与原文不相符。“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是指译者漏译或误译了原文中的情态谓词,译文中的情态语义与原文不相符。
本文选用的语料主要来自莎剧MeasureforMeasure,选用该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该剧吸引了较多译者的关注,译本数量丰富,这能够为本文进行多译本对比分析及译者风格分析提供依据。第二,该剧涉及广大社会阶级,上到公爵贵族,下到老鸨皮条,从宫廷大臣到贩夫走卒,各式人等,无所不有,人物地位悬殊,人际关系复杂,这能够为本文进行情态谓词人际功能的分析提供素材。第三,情态谓词在莎剧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受剧本类型的影响较小。
本文选用的莎剧版本是皇家剧团版(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莎士比亚全集》(WilliamShakespeare:CompleteWorks,2008),选用该版本的原因有以下3个:第一,它是在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基础上进行编辑的莎剧版本,底本非常权威;第二,它是用来演出的脚本,相对于其他莎剧版本而言,它更加贴近莎士比亚时代的舞台艺术及莎士比亚本人的语言艺术;第三,它的注释精确,详略适当,既适合读者阅读,也适合演员参考。
本文研究的MeasureforMeasure共有7个汉译本,即朱生豪《一报还一报》(2010)、英若诚《请君入瓮》(1999)、方平《自作自受》(2000)、梁实秋《恶有恶报》(2001)、彭镜禧《量·度》(2012)、邱存真《知法犯法》(1944)、彭发胜《一报还一报》(2016)。本文只选取了前5家译文进行研究,因为它们在国内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而且各具特色,其中不乏诗体译本,也有散体译本;有适合舞台演出的译本,也有适合文学阅读的译本。
如前所述,莎剧情态谓词的数量比较庞大,不太适合研究者在纸质文本中直接进行语料分析和数据统计。为了方便语料检索,本文把MeasureforMeasure及其5个汉语译本做成了一个小型的英汉平行语料库。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分别把中英文纸质文本扫描成PDF格式,然后使用Adobe Reader XI软件把PDF转化为TXT文本;第二,在EmEditor中校对原始语料,清除各种杂质,中英文语料分别以*.ZH.txt和*.EN.txt方式命名,并分开储存;第三,使用Super Align软件对双语语料进行句对齐处理,对齐文本以TXT格式保存;第四,使用BFSU ParaConc 1.2.1软件来检索语料,如图1所示。本研究并没有对已加工好的电子化英文文本进行词性赋码处理,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英文赋码软件都是在现代英语语法理论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对早期现代英语语料未必适合。本研究也没有对已加工好的电子化汉语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及词性赋码处理,原因在于本研究不需要对汉语译本进行词类检索或短语句式检索。
图1 BFSU ParaConc 1.2.1检索例证
本文主要采用英汉对比和译本对比的研究方法,在梳理总结前人关于情态及情态谓词论述的基础上,对莎剧MeasureforMeasure中的情态谓词can及其汉译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尝试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建立can的基本对应关系,以便为翻译实践提供候选项。通过译本对比分析,本文尝试找出现有译本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本文的看法。质性研究的同时,本文也提供了相应的量化分析。通过数据统计,能看出不同译者在情态谓词can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上的异同。
通过语料检索,本研究发现MeasureforMeasure中情态谓词can共有51例,涵盖“知道”“能力”“使能够”“许可”“推测”5个义项。在这5个义项中,“知道”“能力”“使能够”属于能动情态,“许可”属于道义情态,“推测”属于认知情态。Can的各个义项在MeasureforMeasure中的分布情况如下页表2所示。
表2 Measure for Measure中can的语义分布情况
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can的能动情态义所占比例最大(86%),其次是认知情态义(8%),最后是道义情态义(6%)。
1)Can表示“知道”
Can表示“知道”的用法共2例,译法有2种:“形式和意义都对应”和“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
形式和意义都对应
(1)PROVOST. Come hither, sirrah.Canyou cut off a man’s head?
POMPEY. If the man be a bachelor, sir, I can.
(MM4.2.1-3)
朱译本:过来,小子,你会杀头吗?
(莎士比亚 2010: 347)
英译本:到这边来,小子,你会砍人头吗?
(莎士比亚 1999: 189)
方译本:过来,小子,你会砍人头吗?
(莎士比亚 2000: 464)
梁译本:走过来,伙计。你会砍头么?
(莎士比亚 2001: 135)
彭译本:小子,过来。你会砍人头吗?
(莎士比亚 2012: 128)
例(1)出自第4幕第2场,地点是监狱。典狱长欲推荐囚犯庞培去做行刑助手,他向后者询问是否会砍头。在Can you cut off a man’s head中,can表示“知道”,属于能动情态。译文中,译者们都采用了“形式和意义都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会”,“会”在译文中都表示“知道怎样做或有能力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581),形式和意义都与原文相符。
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
(2)ANGELO. Go to, what quality are they of? Elbow is your name? Why dost thou not speak, Elbow?
POMPEY. Hecannot, sir: he is out at elbow.
(MM2.1.56-58)(3)英译本:他说不出来了,他压根没理,连自己也保不住。(莎士比亚 1999: 55)彭译本:大人,他说不上来啦;他能献的宝都献完啦!(莎士比亚 2012: 60)方译本:他答不上来,老爷,他已“捉襟见肘”啦。(莎士比亚 2000: 396)英若诚、彭镜禧和方平把cannot处理为谓词短语“说不出来”“说不上来”“答不上来”,这些短语中的否定副词“不”都是对情态谓词“得”的否定,“得”表示“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272),“说不出来”“说不上来”“答不上来”的意思是说出来或答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不知道怎么回答,语义与原文相符。
朱译本:老爷,他不会说话;他是个穷光蛋。
(莎士比亚 2010: 303)
梁译本:他不能说,大人:他捉襟见肘了。
(莎士比亚 2001: 45)
例(2)出自第2幕第1场,地点是摄政府邸。安吉乐向警官询问案犯的职业,他却答不上来。在He cannot, sir中,cannot表示“不知道”,属于能动情态。朱生豪和梁实秋把cannot处理为情态谓词“不会”和“不能”,“不会”表示“不能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581),“不能”表示“不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941),它们的意思与原文有所偏离。
2)Can表示“能力”
Can表示“能力”的用法共14例,译法有2种:“形式和意义都对应”和“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
形式和意义都对应
(3)ESCALUS. My lord.
DUKE.Of government the properties to unfold
Would seem in me t’affect speech and discourse,
Since I am put to know that your own science
Exceeds, in that, the lists of all advice
My strengthcangive you.
(MM1.1.2-7)
英译本:因为据我所知,哪怕我竭尽全力,你的经历阅历,比起我能提供的意见也要丰富得多。
(莎士比亚 1999: 3)
方译本:我怎么也得承认,凭你的经验、阅历,早已超越了我所能给你的指点。
(莎士比亚 2000: 372)
彭译本:因为我必须承认您的知识,在那方面,超过了我所能给您的指点。
(莎士比亚 2012: 32)
梁译本:因为我知道你在这一方面的学识远超过了我所能给予的指导。
(莎士比亚 2001: 11)
朱译本:因为我知道你在这方面的经验阅历,胜过我所能给你的任何指示。
(莎士比亚 2010: 287)
例(3)出自第1幕第1场,地点是公爵府邸。公爵准备出巡,他相信埃斯柯勒的治国才能,并嘱咐他辅助安吉乐来处理国家政务。在Since I am put to know that your own science/Exceeds, in that, the lists of all advice/My strength can give you中,can表示“能力”,属于能动情态。译文中,译者们都采用了“形式和意义都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能”。“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941),形式和意义都与原文相符。
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
(4)LUCIO. Send after the duke and appeal to him.
CLAUDIO. Beside, she hath prosperous art
When she will play with reason and discourse,
And well shecanpersuade.
(MM1.3.56-69)(4)英译本:不但如此,她善于辞令,长于说理,只要运用起来,一定能令人折服。(莎士比亚 1999: 29)梁译本:并且,在讲理争辩的时候她也善于辞令,她能令人心折。(莎士比亚 2001: 29)英若诚和梁实秋把can处理为汉语情态谓词“能”,“能”表示“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941),形式和意义都与原文相符。
方译本:何况她一旦据理力争,她能言善辩的口才使对方不由得被她说服了。
(方平 2000: 384)
彭译本:何况辩才无碍,讲起理来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
(彭镜禧 2012: 45)
朱译本:当她在据理力争的时候,她美妙的辞令更有折服他人的本领。
(朱生豪 2010: 295)
例(4)出自第1幕第3场,地点是街道。克劳丢希望朋友鲁休去找姐姐伊莎白来为自己帮忙,他相信伊莎白的辩才,当她据理力争的时候,一定能说服别人。在When she will play with reason and discourse, /And well she can persuade中,can表示“能力”,属于能动情态。译文中,方平、彭镜禧、朱生豪采用了“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处理为名词“说服力”“本领”“口才”,都表示“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796、61、745),语义与原文相符。
(5)LUCIO. Hail,virgin, if you be, as those cheek-roses
Proclaim you are no less.Canyou so stead me
As bring me to the sight of Isabella,
A novice of this place and the fair sister
To her unhappy brother Claudio?
ISABELLA. Why her unhappy brother?
(MM1.5.17-22)(5)方译本:能不能麻烦你带我去见伊莎贝拉吗?(莎士比亚 2000: 389)梁译本:你能帮我一个忙,带我去见伊萨白拉么?(莎士比亚 2001: 35)朱译本:你可以带我去见见依莎贝拉吗?(莎士比亚 2010: 298)方平、梁实秋和朱生豪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加语气词,即“能不能……吗”“能……么”“可以……吗”,“能”和“可以”都表示“可能或能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941、735),“吗”“么”“呢”表示疑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865、938),它们在译文中的意思与原文相符。
英译本:请您帮忙
带我去见伊莎白拉
(莎士比亚 1999: 39)
彭译本:可否请您帮忙
带我跟伊瑟贝见个面?
(莎士比亚 2012: 52)
例(5)出自第1幕第5场,地点是修道院。鲁休请求修女带自己去见伊莎白,好将克劳丢的遭遇告知于她。在Can you so stead me/As bring me to the sight of Isabella, /A novice of this place中,can表示“能力”,属于能动情态。Can you so stead me是一个表示请求的疑问句。译文中,英若诚、彭镜禧采用了“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原文处理为祈使句,祈使句表示请求,意义与原文相同。
3)Can表示“使能够”
Can表示“使能够”的用法共28例,译法有4种:“形式和意义都对应”“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和“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
形式和意义都对应
(6)ISABELLA. If ever he return and Icanspeak to him, I will open my lips in vain, or discover his government.
DUKE. That shall be much amiss.
(MM3.1.194-198)
英译本:有一天,要是他回来,我能和他说上话。
(莎士比亚 1999: 145)
彭译本:哪一天他回来,而我能向他告状。
(莎士比亚 2012: 107)
方译本:有一天他又回来了,我能见到他。
(莎士比亚 2000: 443)
梁译本:如果他回来,我能见到他。
(莎士比亚 2001: 107)
朱译本:等他回来以后,我要是能够当着他的面。
(莎士比亚 2010: 331)
例(6)出自第3幕第1场,地点是监狱。伊莎白打算向公爵揭露安吉乐的虚伪面目。在If ever he return and I can speak to him中,can表示“使能够”,属于能动情态。译文中,译者们都采用了“形式和意义都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能”“能够”。“能”和“能够”都表示“条件上或情理上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941),语义与原文相符。
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
(7)DUKE. Well, you’ll answer this one day. Fare ye well.
LUCIO. Nay, tarry, I’ll go along with thee.
Icantell thee pretty tales of the duke.
(MM4.3.148-149)(6)英译本:我可以跟你讲点公爵的艳史。(莎士比亚 1999: 227)彭译本:我可以跟你讲讲公爵的风流八卦。(莎士比亚 2012: 146)方译本:我有好多公爵的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说给你听呢。(莎士比亚 2000: 483)梁译本: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有关公爵的趣事。(莎士比亚 2001: 161)英若诚、彭镜禧、方平和梁实秋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可以”,“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735),语义与原文相符。
朱译本:我要告诉你关于公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莎士比亚 2010: 359)
例(7)选自第4幕第3场,地点是监狱。鲁休无休止地诋毁公爵,说他是个猎艳专家。在I can tell thee pretty tales of the duke中,can表示“使能够”,属于能动情态。译文中,朱生豪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要”,“要”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1515),语义与原文有所偏离。
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
(8)ANGELO. ...As for you,
Say what you can; my false o’erweighs your true.
ISABELLA.To whom should I complaint? Did I tell this,
Who would believe me?
(MM2.4.172-181)
英译本:至于你,随你说去吧;我的谎言必将压倒你的真理。
(莎士比亚 1999: 119)
彭译本:至于妳,爱怎么说都行,我的假话会压倒妳的实情。
(莎士比亚 2012: 95)
方译本:至于你,随你去怎么说吧,反正是我这股“邪气”会压倒你那“正气”。
(莎士比亚 2000: 431)
梁译本:至于你,随便你怎么说也好,我的假话总会把你的真话压倒。
(莎士比亚 2001: 89)
朱译本:你尽管向人怎样说我,我的虚伪会压倒你的真实。
(莎士比亚 2010: 324)
例(8)出自第2幕第4场,地点是安吉乐府邸。安吉乐威逼利诱伊莎白顺服其淫欲,并坦言不畏惧伊莎白的告状。在As for you, /Say what you can; my false o’erweighs your true中,can表示“客观可能性”,属于能动情态。译文中,译者都采用了“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的语义转移到由“随”“随便”“爱”“尽管”引导的条件句上,条件句带有可能性的含义,语义与原文相符。
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
(9)ANGELO and ESCALUS. Happy return be to your royal grace!
DUKE. ...We have made inquiry of you, and we hear
Such goodness of your justice that our soul
Cannot butyield you forth to public thanks,
Forerunning more requital.
(MM5.1.1-8)(7)英译本:在颁发更多的赏赐之前,我必须当众表达我的谢意。(莎士比亚 1999: 241)梁译本:我不能不由衷的当众表示我的感谢,作为以后更多报酬的先声。(莎士比亚 2001: 169)英若诚和梁实秋把cannot but处理为情态谓词“必须”和“不能不”,“必须”和“不能不”都表示“必要性”,语义与原文相符。
彭译本:听到你们美善的公正,特地请两位前来,给予公开表扬;随后还有更多赏赐。
(莎士比亚 2012: 154)
方译本:先当众表过了谢意,随后还要好好地慰劳二位。
(莎士比亚 2000: 489)
朱译本:让我在没有给你们其他的褒奖之前,先向你们表示我的慰劳的微意。
(莎士比亚 2010: 363)
例(9)出自第5幕第1场,地点是城门口。公爵回城,大臣安吉乐和埃斯柯勒出城迎接。在We have made inquiry of you, and we hear/Such goodness of your justice that our soul/Cannot but yield you forth to public thanks中,cannot but的意思是“必须”或“有必要”。译文中,彭镜禧、方平、朱生豪未译出cannot but的含义,属于漏译。
4)Can表示“许可”
Can表示“许可”的用法共3例,译法分为3种:“形式和意义都对应”“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和“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
形式和意义都对应
(10) DUKE.What, I prithee, might be the cause?
LUCIO. No, pardon. ’Tis a secret must be locked within the teeth and the lips: but this Icanlet you understand, the greater file of the subject held the duke to be wise.
(MM3.1.349-352)
英译本:不过我可以给你透点风。
(莎士比亚 1999: 163)
彭译本:但是我可以告诉您这一点。
(莎士比亚 2012: 116)
方译本:不过我可以告诉你。
(莎士比亚 2000: 453)
梁译本:不过这一点我可以让你明白。
(莎士比亚 2001: 119)
朱译本:可是我可以让你知道。
(莎士比亚 2010: 338)
例(10)出自第3幕第1场,地点是监狱前的街道。乔装后的公爵向鲁休询问公爵出城的原因。在but this I can let you understand, the greater file of the subject held the duke to be wise中,can表示“许可”,属于道义情态。译文中,译者们都采用了“形式和意义都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可以”,“可以”的意思是“许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735),语义与原文相符。
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
(11)ISABELLA. I am come to know your plea-sure.
ANGELO. That you might know it would much better please me
Than to demand what’tis.—Your brothercannot live.
ISABELLA. Even so. Heaven keep your honour.
(MM2.4.31-34)(8)梁译本:你的弟弟是不能活了。(莎士比亚 2001: 81)朱译本:你的弟弟不能活命。(莎士比亚 2010: 320)英译本:你的弟弟不能活命。(莎士比亚 1999: 105)彭译本:令弟不得活。(莎士比亚 2012: 88)除方平外,其他译者将cannot处理为情态谓词“不能”“不得”,“不能”和“不得”都表示“不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941、106),语义与原文相同。
方译本:你兄弟难逃一死。
(莎士比亚 2000: 423)
例(11)出自第2幕第4场,地点是摄政府邸。伊莎白为克劳丢求情,安吉乐不为所动。在Your brother cannot live中,cannot表示“不许可”,属于道义情态。方平采用了“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not live处理为谓词短语“难逃一死”,“难逃一死”表示“活不了”,语义与原文相符。
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
(12)ISABELLA. Wecannotweigh our brother with ourself.
Great men may jest with saints, ’tis wit in them,
But in the less foul profanation.
LUCIO. Thou’rt i’th’right, girl, more o’that.
(MM2.2.150-154)(9)彭译本: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兄弟。(莎士比亚 2012: 78)方译本:我们可不能心目中不装进自己,去审判同胞弟兄啊。(莎士比亚 2000: 415)梁译本:我们不可以把自己来衡量别人。(莎士比亚 2001: 69)朱译本:我们不能按着自己去评判我们的兄弟。(莎士比亚 2010: 315)彭镜禧、方平、梁实秋和朱生豪把cannot处理为情态谓词“不能”“不可以”,“不能”和“不可以”都表示“不许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106、735),语义与原文相符。
英译本:我们从不设身处地去判断别人。
(莎士比亚 1999: 89)
例(12)出自第2幕第2场,地点是安吉乐府邸。伊莎白极力发挥辩才,为兄弟克劳丢求情,她说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在We cannot weigh our brother with ourself中,cannot表示“不许可”,属于道义情态。英若诚将其译成“从不”,“从不”是时间副词,表示“从来都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217),语义与原文有所偏离。
5)Can表示“推测”
Can表示“推测”的用法共4例,译法分为2种:“形式和意义都对应”和“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
形式和意义都对应
(13)DUKE. ...there she lost a noble and renowned brother, in his love toward her ever most kind and natural: with him, the portion and sinew of her fortune, her marriage dowry: with both, her combinate husband, this well-seeming Angelo.
ISABELLA.Canthis be so? Did Angelo so leave her?
(MM3.1.210-217)
梁译本:会是这样的么?
(莎士比亚 2001: 107)
英译本:会是这样的吗?
(莎士比亚 1999: 147)
彭译本:竟会有这种事?
(莎士比亚 2012: 108)
方译本:难道会有这样的事?
(莎士比亚 2000: 444)
朱译本:会有这种事?
(莎士比亚 2010: 332)
例(13)选自第3幕第1场,地点是监狱。乔装的公爵把玛丽安娜的悲惨遭遇告诉伊莎白,伊莎白觉得难以置信。在Can this be so中,can表示“推测”,属于认知情态。译文中,译者们都采用了“形式和意义都对应”的方法来翻译,把can处理为情态谓词“会”。“会”表示“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584),语义与原文相符。
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
(14)MARIANA. ...And I confess besides I am no maid.
I have known my husband, yet my husband
Knows not that ever he knew me.
LUCIO. He was drunk then, my lord, itcan be no better.
(MM5.1.203-207)
英译本:他准是喝醉了,殿下;准是这么回事。
(莎士比亚 1999: 261)
彭译本:那他是喝醉了,大人;没有别的了。
(莎士比亚 2012: 163)
方译本:他准是喝醉了,殿下,昏天黑地了。
(莎士比亚 2000: 500)
梁译本:那么他一定是喝醉酒了,殿下:一定是喝醉酒了。
(莎士比亚 2001: 183)
朱译本:殿下,那时他大概是喝醉了酒,不省人事。
(莎士比亚 2010: 369)
例(14)出自第5幕第1场,地点是城门口。玛丽安娜向公爵承认自己在安吉乐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他圆了房。鲁休推测安吉乐肯定是喝醉了。在it can be no better中,can表示“推测”,属于认知情态,it can be no better的意思是“准是”或“一定是”。译文中,译者们都采用了“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的方式来翻译,把can处理为副词“准”“一定”“大概”和谓词短语“没有别的了”。“准”“一定”“大概”都表示肯定推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1717、1523、240),语义与原文相符,“没有别的了”表示没有别的可能性了,语义也与原文相符。
经过统计和分析,情态谓词can在MeasureforMeasure的5个汉译本中的对应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译文中can的汉译情况
根据表3,在MeasureforMeasure的5个汉译本中,就“形式和意义都对应”而言,梁译本所占比例最高(65%),彭译本次之(53%),这说明梁译本和彭译本较好地保留了原文中can的形式特征;就“形式不对应,意义对应”而言,方译本所占比例最高(55%),朱译本和英译本次之,这说明方译本、朱译本及英译本对原文中can的形式特征改变较大。就“形式对应,意义不对应”及“形式和意义都不对应”而言,方译本所占比例最高(8%),梁译本和彭译本所占比例最低(2%),这说明方译本在can情态意义的传达上与原文偏离程度最高,而梁译本和彭译本在can情态意义的传达上与原文最为接近。
导致上述翻译风格差异的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标准各不相同。梁译本和彭译本是“形式对等”的典型代表。梁实秋翻译莎剧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原文的兴趣”(梁实秋 1966: 60)。他主张翻译要“以句为单位”,认为“有一句原文,便要有一句译文”(柯飞 1988: 48)。彭镜禧是台湾著名的莎学专家,他翻译莎剧《量·度》的目的在于舞台演出(莎士比亚 2012: 5)。他主张翻译要“求形存真”(彭镜禧 2004: xv)。
方译本、英译本和朱译本是“动态对等”的典型代表。朱生豪翻译莎剧的目的在于普及莎剧。他主张译文要“在求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朱生豪 2009: 456)。方平翻译莎剧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引起读者对原文的兴趣,更希望译文能够像原文一样,成为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文本(李春江 2010: 256)。英若诚翻译莎剧的目的在于“尽量使观众能够像阅读或聆听原作的人那样得到同样的印象”(莎士比亚 1999: 9)。在翻译策略的运用上,英若诚主张“传神达意,不拘形式”(张威 2014: 69),认为“中英两国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习惯到结构,差别实在很大,很难逐字逐句地对上号,弄不好还会以讹传讹”(莎士比亚 1999: 9)。
情态谓词can在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共有5个义项,这5个义项在莎剧MeasureforMeasure中都出现过。通过对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英若诚、彭镜禧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发现情态谓词can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形式对应,如汉语情态谓词,也有非形式对应,如汉语实词、短语、句式等。此外,译者在翻译情态谓词can时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彭译本和梁译本的“形式对等”比例较高,方译本、英译本和朱译本的“动态对等”比例较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标准各不相同。总体说来,梁实秋、彭镜禧在翻译上倾向于“求形存真”;朱生豪、英若诚和方平在翻译上倾向于“舍形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