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源自“金融创新”?

2019-10-29 16:42荣智慧
南风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新党蔡京新法

荣智慧

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商品供应、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一商品归属于金融市场,道理也是一样。不过,这里的“物”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或“服务”,主要是为了社会需要而“制造”出来,因此也就有了“金融创新”的说法。

“金融创新”古已有之。将近1000年前,北宋徽宗时代的宰相蔡京就在王安石新政的基础上,企图用金融管制、刺激消费的方法治理国事,更有人称其为北宋的“凯恩斯主义者”。只是,这位颇具现代经济学眼光的官员,结局比前辈王安石更为凄惨—父子兄弟反目成仇,自己也客死路途、身败名裂。《宋史》对他的评价是“卒致宗社之祸,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一派,在宋神宗去世后,几经沉浮:屡次失败,又屡次被挽回。变法是箭在弦上的试验,同为新党的蔡京,亦“四次拜相”,可见试验之曲折。只是,“金融创新”最后为何失败?中国政治的统一程度,是否真的远远超过经济?

新党复位

宋神宗去世后,北宋日益显示出衰落的趋向。因王安石变法而分裂出来的新党和旧党,在整个官僚集团内部造成了深刻的裂痕。纠缠有宋一代的边疆危机,依然没能解决,而宋徽宗奢侈靡费、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惯,使财政困难雪上加霜。

早在神宗去世、新党失势、旧党登台之初,旧党中的毕仲游就发过一番议论:“昔王荆公(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简单来说,就是宋神宗想收复边疆、富国强兵,苦于财力不足,才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新法的核心,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战争是北宋新党持续数朝变法的背景所在。西夏和辽的盘踞,后来已经不是朝廷是否想“收复”的问题,而是屡次兵败不得不赔款“求和”的问题。哲宗初年,宋已经不再主动进攻西夏,但西夏转而不断骚扰边境,并提出要宋交还被占取的土地。财赋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战区,连司马光、吕公著这些旧党老臣也想不出在废除新法后避免财政入不敷出的有效办法。

冗兵、冗官日积月累,军费又日益增多,旧党在理财上软弱无力,给了新党攻击的机会。短暂的旧党“元祐更化”之后,新党的“绍述神宗圣政”卷土而来。

冗兵、冗官日积月累,军费又日益增多,旧党在理财上软弱无力,给了新党攻击的机会。短暂的旧党“元祐更化”之后,新党的“绍述神宗圣政”卷土而来。不过,新党不愿意被冠以“聚敛民财”的大帽子,在重新推行新法时,还是相当谨慎。

比如免役法,把宽剩由原先的二分减为一分,青苗息、市易息也由二分减为一分。方田均税法暂不推行,元丰年间比较苛刻的敛财法也没有复行。这些谨慎的做法虽然减少了重新推行新法的阻力,但也减少了财政上新增的收益。

哲宗时期,新党执政数年,财政状况依然糟糕。但是,为了“绍述神宗之志”,攻打西夏必不可少,“陕西诸路又连岁兴师,及进筑鄯、湟等州,费资粮不可胜计”。国库见空,只能动用皇室内藏,“特于内藏库支发银绢共二百万匹两赴逐路经略司封桩”。哲宗为此颇为不爽,对曾布说“内藏绢才百万,已辍其半”。

徽宗即位之初,老臣安焘上疏道:“绍圣以还,倾竭以供边费,使军无见粮,吏无月俸,公私虚耗,未有甚于此时,而反谓绍述,岂不为厚诬哉!”至此,新党的财政手段也捉襟见肘,而处于战争前线的陕西等地,已经是流民遍地、卖儿鬻女、仓廪储蓄内外一空了。

蔡京采取了比王安石更为激进的“金融创新”,也是这一形势的结果。

為了防止旧党东山再起,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对旧党进行了穷追猛打式的压制。首先,元祐、元符(上书攻击新党者)党人籍设立,入籍的600多人全部被贬谪。进而,规定入籍者本人及其子弟不经特许不得进入京城。新党还焚毁了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的文集,禁止传播“元祐学术”。又刻石立碑将“元祐元符党人”姓名刊于其上,以为惩戒。

迫害在崇宁二年前后达到高潮,不属于旧党而仅与旧党有点瓜葛的章惇、张商英等人也被列入党籍加以贬逐。科举取士也遭到了严密控制,“一言一字,稍涉疑忌,必暗黜之”。比如文章中有“休兵以息民,节用以丰财,罢不急之役,清入仕之流”这种应对“冗兵冗官冗费”的措施,“悉绌之”。

正是由于恐怖政治大行其道,崇宁之后的新法走向了极端:聚敛不择手段,支费不计国力;而反对者噤若寒蝉。

“金融产品”

蔡京虽然几次遭到罢黜,均很快复位。徽宗时期的财政大权,可以说一直把持在蔡京手里。因此,北宋的“靖康之耻”,也和蔡京脱不开关系。

蔡京于崇宁元年七月入相,按照他的意愿,都省置讲议司,仿照王安石设置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宋史》卷四七二《奸臣传·蔡京》中写:“京阴托绍述之柄,钳制天子,用条例故事,即都省置讲议司,自为提举……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牧尹……凡所设施,皆由是出。”

崇宁元年七月十一日的诏书,透露了讲议司设立的原因和设立的结构。诏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宗室繁衍、吏员冗滥、专营破产、赋调未平、饥民迁徙等现象,希望宰相蔡京以讲议司为凭借,主持改革。宋徽宗对蔡京的希望不可谓不大,讲议司处理问题的范畴也远大于制置三司条例司,同时,经济和财政依然是改革的核心。

猜你喜欢
新党蔡京新法
实话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
蔡京忏悔录
蔡京忏悔录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
新法点击
蔡京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