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德国特约记者 辛斌 青木 ●柳玉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28日,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对于中共领导层将在这次会议上释放哪些新信号,境外媒体高度关注。
“中国政府会在未来几天宣布什么?”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8日称,这是外界关注中国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会议的关键问题。英国广播公司(BBC)说,中共每次全会通常有相对固定的主题,四中全会大多与党的建设有关。
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称,6年过去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哪些内容,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是这次会议要讨论和回答的问题。
英国路透社28日的报道也提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称中国当时进行了近30年来最勇敢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加平稳地发展。而此次闭门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旨在制定2020年及以后的重大政策。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后的又一大国内政治事件。”俄罗斯卫星网27日这样描述此次四中全会。报道援引俄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的话说,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于去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当时,在努力完善国家管理的框架下,中共领导层开展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显示其要在所有层面提高管理效率的决心。此次四中全会的日程涉及国家治理体系问题,而距离上次全会过去20个月,中国到了需要对新体系进行评估的时候,找出优点与不足,确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下一个方向。而这一切都符合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实践精神。卡尔涅耶夫认为,在国内深化改革、中美竞争加剧、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等大背景下,巩固政治基础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联合早报》刊文称,有分析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前四个现代化主要在物质或生产力层面,而新的现代化强调制度或生产关系层面。中共通过推动“第五个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借此证明,除了西方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可以达到现代化目标的一种模式。
德国《南德意志报》28日说,中美经贸摩擦、中国经济形势、香港问题等或也将成为此次全会讨论的内容。BBC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尽管从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看,传统经济议题并不在其中,但这个话题“很难避开”。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的人来说,中共最高层的会议决策非常重要。
在香港《南华早报》28日的报道看来,此次四中全会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当中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前行之际,本届全会能为其注入新的动力。文章认为,中国领导人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是,确保政府能够跟上社会和经济快速变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