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在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29 08:17:08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张丽丽罗丽敏朱丽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净化血液护士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张丽丽 罗丽敏 朱丽萍

血液净化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式,其涉及仪器设备较多较杂,技术性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且其服务对象通常病情危重,年龄跨度较大,治疗时风险系统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感染、热源反应等问题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1]。为此,如何控制好血液净化时的护理质量,重点防范血液净化时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成为血液净化护理管理的重点[2]。我院自2017年4月起将质量管理应用于医院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照组与研究组对象分别来自我院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前(2016年4月~2017年3月)及实施后(2017年4月~2018年3月)各自接收的45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所有病人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期间我院血液净化室的医务人员岗位相对较稳定,所有护士均为女性,护龄1~11年,平均(6.2±1.6)年。对照组男、女为27例,女18例;年龄36~68岁,平均(49.5±5.5)岁。研究组男、女为26例,女19例;年龄34~69岁,平均(47.3±5.2)岁。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区别不大(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净化管理,在净化治疗前确保仪器及设备正常运行,并做好仪器及设备的消毒工作,严格设定好透析时间及脱水量等相关指标,加强对病人的基础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又给予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小组 成立一支经验丰富的血液净化管理小组,组内成员护士长、血液净化质控员及相关责任护士等,小组成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通过会议形式对以往血液净化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测评,对血液净化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集思广议,针对安全隐患提出应急处理方案。

1.2.2 完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查阅相关资料[3],根据卫生颁发的血液净化操作标准,并结合医院血液净化室具体情况,完善血液净化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主要包含血液净化操作流程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专科应急预案等。组内成员严格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对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于每月1号举办一次质量控制交流会,对上月的问题集中反馈、解决,使血液净化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1.2.3 感染控制管理 将血液净化室与其他科室分隔开,确保血液净化室的安静、干净、整洁,严格划分各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配备好空气消毒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光线充足,加强血液透析护士的手卫生意识,要求其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卫生。将透析治疗室划分为普通透析间与隔离透析间,病人透析治疗前需先进行乙肝、HIV等相关感染指标筛查,将疑为感染者安排在隔离透析间进行透析,做好专区专机,方便护理人员管理。此外,病人在完成血液透析治疗后,需做好透析机的消毒工作,若透析机被血液污染,需马上用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仪器外部进行擦拭。

1.2.4 定期对血液净化室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血液净化室护士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净化治疗效果,为此,科室需每月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规范血液净化操作流程,保证净化治疗质量,护士长与质控组长先提高自我修养,再向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讲授,提高组内成员的质控意识,要求每位血液透析室护士都能够熟练掌握净化治疗的每个环节,对所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特殊人群给予特殊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血液净化时不良事件发生。

1.2.5 病人包干制管理 合理制定排班制度,实行组长包干制管理,每组护士新老搭配,且护士与病人都相对固定,负责做好病人净化治疗期间的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相关护理操作等,密切观察病人净化治疗时的相关指标变化,对其不安全因素提前给予防范管理。

1.3 评价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液净化治疗时感染及热源反应发生率。②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病人血液净化的

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含血液透析护士操作技能、病区管理质量、设备管理质量、感染控制质量等,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应急处理技巧、环境管理等,满分各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22.0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n(%)]表示,给予χ2检验,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通过±s表示,并给予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血液净化时感染及热源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附表1。

2.2 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病人血液净化时感染及热源反应发生率比较[n(%)]

附表2 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研究组 45 96.3±1.3 98.3±1.7对照组 45 85.8±1.6 83.6±1.9 t 5.566 6.508 P 0.018 0.011组 别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血液净化病人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血液净化时操作环节较多较杂,且每个环节均有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血液净化治疗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在对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至关重要。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管理质量。临床有研究发现[4],对血液净化病人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能够有效强化血液透析室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优化各项护理检查指标,提高病人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对研究组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后,研究组的感染及热源反应发生率均为2.2%,对照组为15.6%、13.3%,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中我们先成立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小组,对以往血液净化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测评,并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再提出针对性质量控制计划。根据血液净化操作标准,完善各项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并于每月1号举办一次质量控制交流会,对上月的问题集中反馈、解决,有效保证血液净化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加强对血液净化时的感染控制管理,从环境管理、消毒管理、分析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降低净化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定期对血液净化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所有护士熟练掌握净化治疗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降低净化治疗时不良事件发生,保证血液净化治疗安全。实行组长包干制管理,责任到组,且每组护士与病人相对固定,使得护士对本组病人的病情情况更为了解,有利促进护患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与满意度,降低净化治疗时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净化血液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当代水产(2019年3期)2019-05-14 05:42:48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16:49:50
陶色净化
金色年华(2016年23期)2016-06-15 20:28:28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学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