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50000)荆宜红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的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日龄1~13d,平均(3.69±1.45)d。对照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日龄1~13d,平均(3.72±1.35)d。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缓解患儿的陌生感以及紧张感;密切监测患儿的脉搏、体温、呼吸、神态、嗜睡、是否出现精神萎靡、不安、吸吮困难以及两目斜视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以增强患儿的安全感;考虑患儿的性格特征、年龄、疾病严重情况以及诊治内容等并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精神反应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遵医嘱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0% (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 1.0 0% (8 1/1 0 0)(P<0.05)。
2.2 两组的遵医嘱评分和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遵医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3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对比 两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的遵医嘱评分和恢复时间对比(±s)
附表1 两组的遵医嘱评分和恢复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d) 症状消失时间(d) 遵医嘱评分(分) 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d)对照组 100 7.42±1.38 9.25±2.24 82.37±11.26 9.24±2.38观察组 100 5.69±1.43* 7.34±1.75* 95.41±13.27* 7.65±1.23*
附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对比(±s)
附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n 总体健康 精神健康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活力对照组 100 护理干预前 55.73±11.25 56.14±10.39 54.18±11.26 55.28±10.37 54.23±10.47 56.53±11.26 52.04±10.32 53.35±10.74护理干预后 64.38±11.52# 66.42±10.57# 69.75±10.42# 67.45±11.29# 68.59±10.63# 65.19±11.83# 69.57±11.36# 67.30±10.18#观察组 100 护理干预前 55.36±10.24 55.44±10.26 54.92±11.37 56.14±10.27 54.12±10.35 55.45±10.13 52.49±11.51 54.14±10.25护理干预后 76.29±11.53*# 79.23±12.64*# 85.13±12.49*# 85.35±12.46*# 82.47±11.82*# 87.24±13.65*# 89.39±12.46*# 86.39±12.87*#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造成,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黏膜、皮肤和巩膜发黄[1]。新生儿黄疸的黄疸程度大于生理性黄疸时,有可能发生溶血症,且应当考虑有无加重黄疸的其他因素,如缺氧、窒息、感染、胆汁淤积综合征以及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溶血症时有较为显著的黄疸、贫血、肝脾大、心力衰竭和水肿等表现,病情严重者会发生新生儿败血症、核黄疸症状[2]。因新生儿黄疸儿的年龄普遍较小,对病痛的忍受能力较弱,必须开展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儿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不适感。针对性护理干预严格以患者作为中心,加强基础性护理干预,并且不断增加人性化护理因素,从而从根本上加速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