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陈丽丽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N),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一种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引起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的疾病。该病主要导致新生儿肺泡进行性萎陷,并于出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等症状,若严重病例则会发生呼吸衰竭[1]。有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2]。因此,采取有效的合理治疗措施和护理,才能增加患儿的救治率。本研究选取70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来探究院前急救及护理对其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率。
1.1 一般资料 选70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新生儿病例,经过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其中男31例,女39例,平均胎龄为(32±2.1)周,平均体重为(1480±250)g;平均日龄(5.2±1.4)h。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乃至呼吸暂停的症状,并且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弥漫性浸润等病变。根据《实用儿科学》标准可将其分为4级,即I~IV级,检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病症。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附表 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比较
1.2 急救方法
1.2.1 给药前急救 ①保持呼吸通畅:将患儿仰卧保持其呼吸通畅,将患儿头偏向一侧,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以保持患儿呼吸畅通和插管时无阻碍。严重呼吸困难的患儿及时连接氧气机供给氧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心率、血氧饱和度、电解质、酸碱平衡等。②保温:将患儿放入暖箱,其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60%左右,患儿的体温维持在36℃~37℃。③持续给氧:通过鼻塞连接NCPAP机进行持续不断的气道正压供氧,即压力为4cmH2O~6cmH2O,流量为6L/min~10L/min,若为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则可进行机械性通气,但是不宜长时间高浓度的供氧,因为容易导致患儿的视网膜的损伤以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同时避免频繁的打开暖箱,影响暖箱的恒定。④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准确的建立静脉通道可及时地保证急救药物的注射,防止不必要的损伤。可选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通道,一条用于药物的注入,一条用于营养物质的注入。这样的留针方法可避免患儿体位的改变而导致针头刺破其血管。
1.2.2 给药急救 给予实验组患儿进行的急救措施如下:首先维持其体温的恒定,再给予抗感染的药物,最后注射糖皮质激素,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急救,缓解其呼吸困难的症状。
1.3 护理方法
1.3.1 给药时护理 给药时将患儿平卧,头部轻轻后仰,轻扣患儿胸部,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使呼吸道保持通畅。给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特征,以及皮肤颜色等变化。若发现患儿的血氧下降,及时给予加压给氧[3]。
1.3.2 转运中护理 (1)呼吸道护理:①将患儿的头部和胸部等抬高,这样有利于气道的通畅和打开,避免了气道不畅导致呼吸障碍;②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注意吸痰时动作要轻要慢,避免损伤其呼吸道。(2)补液:对于血糖值偏低的患儿及时给予葡萄糖注射液慢滴注。(3)预防感染:急救人员在进行急救时应注意手部的消毒以及急救器械的消毒。(4)动脉管理:及时建立动脉的通道,患儿可采取动脉置管,注意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的血压和皮温,并且注意导管的护理,避免导管在转运途中发生堵塞。
1.4 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转运到院后,经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给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方法如下:首先将患儿仰卧,采用插管的方法将猪肺磷脂注射液注入患者体内,同时要保持机体的供氧正常。待药物注射完毕,调整卧床的方向,轻叩患儿胸部促进药物的吸收,接着进行吸痰处理,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根据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评估临床疗效:①恢复健康:肺部X线检查透亮无阴影,呼吸顺畅,皮肤发绀现象消失,心率、血氧饱和度、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均正常。②病情好转:患儿肺野的透明度明显,阴影消失,但有轻微皮肤发绀、气喘显著减轻。③无效:肺部透明度低,有阴影,呼吸困难,皮肤发绀。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中30例经过治疗后恢复健康,4例症状减轻,1例无效,有效率达97.1%;对照组中康复患者10例,有效患者为1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由结果可知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后临床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比较见附表。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新生儿常患的疾病,主要是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亡,死亡率极高,因此成为临床上热研疾病。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常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猪肺磷脂和牛肺磷脂。PS能够有效的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利于因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萎缩的肺泡张开。在治疗前进行全面的院前急救护理,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使得肺泡在呼气末时开放,增加了残气量,可使整个呼吸周期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在此期间机体各方面都维持正常水平,氧合功能得以改善,可以促进肺泡产生PS,这就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4]。有研究发现猪肺磷脂与牛肺磷脂治疗本病的临床安全性较接近,但是猪肺磷脂能够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更具有临床适用性[5]。本研究选用猪肺磷脂对实验组患儿进行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经过院前急救护理的患儿地治疗效果更好,有效率达到97.1%;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有效率为77.1%。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合理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救治率。
NR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且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肺出血、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对于救治率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增加救治率,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发现利用PS结合机械性通气对于NRDS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够降低其发病率,但是其能造成气胸、声带和肺部感染的概率。例如:全面合理的护理能够维持正常机体的运转,促进肺脏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张姿英等[6]研究发现辅以持续的气道正压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更加有效地提高肺的氧合能力,使肺的顺应性改变。在肺氧合能力改善的同时,使得肺泡产生PS的能力恢复或者增强;还可以使凹陷的肺泡再次扩张,胸廓的支架稳定,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张蔚[7]采用N-CPAP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其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Dani等[8]利用NCPAP实验发现在治疗NRDS时利用PS治疗后,辅助NCPAP通气,有利于用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减少。崔慧贤[9]研究也发现合理的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腹胀以及脑室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等都明显的低于常规的护理组,有效地提高了其临床疗效。本研究在院前急救时采用N-CPAP的方法进行急救,实验组再配以药物急救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PH、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上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少,治愈率较高。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程序化的和操作性强的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增加患儿的救治率,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有研究者发现了吸入NO的技术。NO是一种存在于肺内的生物界质,主要是通过支气管或者肺泡细胞内的一氧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进行氧化反应合成。NO具有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究吸入NO治疗NRDS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