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462000)刘松凡 王明华
初产妇第二产程一般耗时1~2h,此阶段取合适体位利于产妇生产。本文旨在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采取分阶段体位管理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的93例初产妇,均经B超检查确诊胎位正常,未用促宫缩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心肺功能不全者。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年龄22~30(26.50±2.50)岁;孕期(38.25±2.25)w;预计胎儿质量(3.65±0.85)kg。观察组47例,年龄21~29(25.50±2.50)岁;孕期(38.25±0.75)w;预估重量(3.87±0.72)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宫口开全后,对照组用常规仰卧位,产妇背靠产床,双膝外屈贴向腹部,指导产妇宫缩时深吸气,屏气增加腹压加大用力,宫缩间期呼气并全身放松。观察组产妇自主选取舒适体位,如蹲位、侧卧位等,助产员从旁边指导各体位正确方法,此间不主张产妇用力。待胎头压迫盆底,产生排便感时,帮助产妇上产床,调整至坐位或半坐位;胎头拨露4cm×4cm,取传统仰卧位,以便助产人员接生。
附表 两组第二产程耗时、用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附表 两组第二产程耗时、用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组别 n 第二产程耗时(min) 孕妇用力时间(min) 新生儿Apgar评分(分)对照组 46 61.48±10.46 61.48±10.46 8.46±0.74观察组 47 48.57±9.97 34.27±6.83 9.23±0.62
1.3 观察指标 据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1],共10分,分数越高越健康。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以及用力时间、顺产率和母婴结局(包括孕妇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
2.1 第二产程耗时、用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第二产程耗时、用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附表。
2.2 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顺产率85.11%(40/47)高于对照67.39%(31/46);产后出血量(140.37±25.86)mL低于对照组(153.24±28.62)mL(均P<0.05);观察组无新生儿窒息,对照组1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第二产程分潜伏期和活跃期两个阶段,潜伏期产妇用力对胎儿下移并无实质作用,活跃期胎头到达盆底产妇配合宫缩用力,利于胎儿娩出。分阶段体位管理潜伏期产妇取自主体位,依靠产道收缩、重力等使胎儿自然下移。研究证明[2]:产妇坐位时坐骨棘间径、出口横径均较仰卧位有增加。待胎头到盆底,产妇反射性自主用力时,产妇取半坐或坐位,利于胎儿通过骨盆。胎头拨露4cm×4cm,产妇宫缩及自主用力更明显,取仰卧体位,产妇开始配合宫缩用力,可缩短产程时间。本研究观察组第二产程耗时以及用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与程霖[3]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传统分娩产妇宫口开全后全程用力,长时间反复用力使产妇体力不支,延长分娩时间,增加助产率。分阶段体位管理中,活跃期产妇开始配合宫缩用力,产妇有充足体力将胎儿娩出,故观察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胎儿承受适当的产道压力,利于其肺中水分排出,减少窒息的发生。此外,顺产时产妇传给胎儿一种特殊抗体,增加其抵抗力,故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无窒息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观察组产妇产程和用力时间较短,产妇未脱力,且不同阶段采取合适的体位,减少胎儿娩出时对母体的损伤,有效避免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初产妇第二产程采取分阶段体位管理,可提高顺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