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尚姗姗 赵祖梅 宋艳红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本次研究中,以提高颅脑损伤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为目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次所研究颅脑损伤患儿,共计67例,均选自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该类患儿。按照数字表达法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基础常规护理组33例)和观察组(上述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组3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2~10岁,平均(4.3±1.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2,年龄2~10岁,平均(4.3±1.2)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内容对照组按照医嘱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针对性地给予优质护理模式: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因此虽然CT等影像学资料显示无明显损害,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较为严重,因此护理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体温等变化情况,及时与床位医生沟通,做到早期发现解决问题;②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辅助排解其存在的疑惑的紧张恐惧的心理,获得其信任,使其能够有力协助对患者的监护;③加强营养护理。患者颅脑损伤后代谢加快,可出现负氮平衡,因此护理过程中在防止误吸的前提下给予患者高能量、高营养同时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机体的康复和能量需求;④体温的控制。患者由于颅脑外伤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一旦发现患者的体温居高不下,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法,若效果不佳则联合药物治疗,注意患者每日的翻身,预防褥疮的同时,减少肺炎的发生风险;⑤其他。主要包括保持大小便通常,对突发癫痫等状况的保护性护理等。
附表1 两组患儿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结果
附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健康状况评分比较结果
1.3 评估方法[1]分别采用GCS评分法、ESS评分法、SF-36评分法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健康状况评分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健康状况评分比较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详情见附表1、2。
2.2 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率比较 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94%、100.00% vs 15.15%、84.84%),组间比有差异(P<0.05)。
小儿颅脑损伤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比较具有挑战性的病种,由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未发育完整,自身的表达能力有限,因此诊疗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限制,影响治疗的效果[2]。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相应有效的护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中,以提高颅脑损伤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为目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其健康状况,且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