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鹏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浩家沟滑坡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柏林镇浩家沟村西侧。受降雨影响,浩家沟村西侧斜坡下部(即老滑坡前缘地带)土体突然发生2处滑坡,滑坡造成坡顶2间房屋被毁,370m道路中断、毁坏。H1-1 滑坡长50~60m,宽60~70m,平均厚度约5~8m,体积约2.3×104m3,坡度30°~45°,滑向近正西,为一浅层牵引式小型滑坡;H1-2 滑坡长38~45m,宽45~65m,平均厚度约4~8m,体积约1.0×104m3,坡度30°~35°,滑向近正西,为一浅层牵引式小型滑坡。观测发现,该滑坡体后缘及其所在的整个斜坡体继续变形下滑趋势明显,严重威胁着坡顶浩家沟村612余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坡顶、坡面的大量经济作物的安全。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区内岩体属软弱-半坚硬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砂岩岩组。砂泥岩表面的风化裂隙发育,泥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总体较差,易渗透,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的完整性差,滑坡边缘地带出露的砂泥岩其完整性更差,导致总体岩体强度降低。
区内土体类型主要有黄土、粉质粘土和碎石土体三类:
1)黄土:黄土的天然孔隙比为1.112~1.320,饱和度18~29,液限16.4%~18.7%,压缩系数0.08~0.34,湿陷系数为0.026~0.084,自重湿陷系数为0.008~0.065,属中等-强湿陷性黄土。该类土是本区滑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层,在天然状态下强度较高,但当含水量增大至15%左右时,抗剪强度指标均明显降低,一般内聚力降低近40%,内摩擦角降低近20%。
2)粉质粘土:分布于整个滑坡体,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夹杂部分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岩块,呈浅棕红色,稍湿、稍密~中密、可塑,天然容重18.0kN/m3,粘聚力10~15kPa,内摩擦角25°。根据经验值,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120kPa,工程地质性质差,不可作为建(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3)碎石土:主要分布于浩家沟沟道内,以碎石为主,天然容重20.0kN/m3,粘聚力10kPa,内摩擦角25°。根据经验值,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400~550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可直接作为建(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该滑坡位于浩家沟东侧老滑坡的滑坡堆积体前缘斜坡地段。滑坡体后缘坡顶为乡村道路和浩家沟村居民区,地形较陡,前缘为浩家沟,沟道狭窄且存在季节性流水,坡角受季节性流水侵蚀,坡面受降水冲刷形成冲沟发育。坡体总体上呈现上缓下陡,滑坡平面形态呈“簸箕”型,两侧边界受控于斜坡体上的地层结构,前缘变形部位受地层结构、临空面和沟道流水冲刷控制,后缘坡体的变形范围受弧形裂缝展布范围、方向所控制。该滑坡长38~45m,宽45~65m,平均厚度约4~8m,体积约1.0×104m3,坡度30°~35°,滑向近正西,为一浅层牵引式小型滑坡。坡体主要为滑坡堆积物,主要成分有粉土、生活垃圾和碎石及新近系泥岩、砂岩等,坡体上缓下陡,坡度30°~35°,临空条件好。
该滑坡的形成与高陡的地形条件、易滑岩土体、水文地质条件、地震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
2.2.1 地形条件
本区新构造运动以差异性升降为主,受新构造运动和浩家沟季节性流水的侵蚀下切,形成了高陡斜坡。该滑坡位于浩家沟村侧山体前缘斜坡地带,为老滑坡前缘斜坡再次发生的次生滑坡。滑坡所在斜坡整体呈N-S向展布,高程1527~1562m,相对高差约15~35m。斜坡长48~60m,宽约100m,坡体上部较缓,坡度30°~35°,下部较陡峭,近乎直立。这种坡脚高陡的地形特点,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临空条件。位于斜坡高处的老滑坡堆积物由于势能大,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了向坡底移动的趋势,在这个趋势力的作用下,斜坡上的老滑坡堆积物具备有一定的下滑动力条件。
2.2.2 易滑岩土体
坡体由老滑坡堆积物组成,成分为粉土、粉质粘土夹杂块状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滑坡堆积物结构疏松、厚度大,具有遇水易软化和暴晒易龟裂的特性,利于水体的快速入渗,使土体结构遭受破坏。滑坡后缘坡体上有新农村排水渠10余条,部分水渠基础已沉降,是降水快速入渗的较好通道。下部滑坡堆积物结构疏松,渗透性较强,易形成滑动面。
2.2.3 水文地质条件
降水入渗也是滑坡形成的因素之一。滑坡滑动前陇南各地出现大暴雨,雨水下渗,形成一定厚度的软弱带。
2.2.4 地震作用
2017年8月8 日晚上9 点19分,距武都区柏林镇浩家沟村114km处的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浩家沟村震感强烈。强烈的地震使滑坡所在斜坡岩土体结构遭到破坏。
2.2.5 人类工程活动
勘查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当地村民为了便于车辆来往,在滑坡所处坡体一带修建了乡村道路,来往的重载车辆对坡体起到加载和震动的作用;村民并在滑坡后缘建设了新农村,在坡顶加载,这就促使斜坡体的稳定性变差;道路修建和坡顶居民建房由于排水工程未做好,因此生活污水以及降雨都渗入了坡体,地表水冲刷坡肩以及坡面,在强降雨和地震等因素的作用下,高陡的临空面极易失稳。
在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边坡地质结构、滑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选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合理的计算参数。滑坡体的滑动面由若干平面组成,在主轴面上成折线,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采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5.11版”简单土层斜坡稳定计算方法,利用瑞典条分法采取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的方法。
浩家沟滑坡的有关参数主要依据有关试验数据,计算所选用的参数如表1。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按以下三种工况进行计算:
工况1—自重工况;工况2—自重+地震;工况3—自重+暴雨。
表1 计算参数选取一览表
浩家沟H1、H1-1、H1-2滑坡各个剖面稳定性计算过程、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浩家沟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根据浩家沟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稳定性评价标准,H1在自重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和地震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H1-1与H1-2在自重状态、暴雨状态下和地震状态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对勘查区边坡进行综合治理,尽快消除地质灾害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