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行知小学,你会被一个个色彩斑斓、形式各异的二维码所吸引:各种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标识;民族园里每个廊柱上的民族介绍都配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了解更丰富的内容;学校橱窗里也贴满了老师推荐的好书二维码……恍若进入了一个“二维码王国”。
多年来,学校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学、家校沟通、安全、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坚持深度融合理念,以应用为驱动,做到了经常用、课堂用与普遍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四个转变”。经过数年努力,行知小学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创客教育、智慧课堂、二维码应用、电子白板应用、数位板美术教学、教学APP应用等均走在了省基础教育的前列,开创了信息化应用新局面,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二维码是行知小学在信息化探索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主要应用于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是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主战场,如何借助二维码实现突破,行知小学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绩。
(一)用QR码实现阅读多样化、有声化、“电纸化”
听读是孩子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声讀物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一篇好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用手机录音,上传保存到云端,然后利用QR码生成器生成QR码,打印出来粘贴在学生的语文书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随时进行学习。QR码是二维码的一种类型,比普通条码可存储更多资料,扫描读取时也更容易操作,特别适合小学生听读这一学习场景。
阅读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读文本,但在现实中我们几乎做不到全班同读一本书。行知小学的老师利用手机软件,先将书本文字转化成可编辑文字,然后利用文档分享软件将文章内容保存在云端并生成QR码,学生就可以扫码进行学习。
目前,行知小学借助这两种阅读方式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真正实现阅读的自由化、泛在化、多样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提高,阅读自觉性也在不断提升。
(二)把普通课本变成“码书”
“码书”就是贴有很多“二维码”的课本。学校教师把知识点、易错点、重难点设计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存放在云空间,并生成相对应的二维码粘贴在书本上,学生就可以利用“码书”有效进行自学、复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尝试利用“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自主观看微课,完成“任务学习单”,随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对一辅导。经过试验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等都有所提升。为什么“码书”有如此神奇的教育力量?因为“码书”使固化的课本知识“活”起来了,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稍纵即逝的教师讲授永久化、随时化。
(三)利用同屏互传技术搭建教学“软环境”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一言堂”,老师讲学生听,交流少,互动少,学生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教学针对性不强。现在,教师利用同屏互传软件,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教室大屏幕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将移动终端与大屏幕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个互动交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比如,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播放课件,添加标注,进行放大、缩小等操作;在教学巩固环节,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拍照上传到大屏幕进行讲解,也可以将学生的研讨过程或书写过程拍摄成视频,上传到大屏幕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有时,老师也会运用“微弹幕”技术,在授课前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软件,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过程中随时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发送问题,问题会显示在大屏幕上,老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解答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师生之间通过二维码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环境,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四)利用二维码进行随堂检测教学评估
如何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检测模式一般包括出题、打印试卷、批改、分析、讲评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耗时耗力,效率较低。运用二维码技术后,教师只需要将试题以二维码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学生就可以进行网络答卷,然后平台会进行自动批改、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教师,教师就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开展靶向教学。
二维码在教学中的应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规范了课堂行为,使课堂更高效。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将二维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学校合理运用和把控,打破教育教学的时空局限。
二维码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行知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发挥二维码的优势,将其运用到设备管理、财产管理、安全管理、教研活动、家校联系、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设备(财产)管理方面,行知小学的每件教学设备(财产)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就可以追踪到设备(财产)的相关信息。学校利用免费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将每件教学设备(财产)的购入时间、单价、数量、保存地点、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录入平台,然后生成二维码粘贴在设备上,便于管理。另外,扫描二维码还可以看到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便于使用。比如扫描显微镜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如何操作显微镜以及载玻片、盖玻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提示。小小的二维码使行知小学的设备(财产)管理实现了智能化。
在教研管理方面,二维码充分发挥其陕捷便利的特性,把定时、定地、定人的传统教研变成了随时随地广泛参与的网络教研。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建成了教研微信群,平时教师可以在群内进行跨学校、跨时空的教研活动。微信群还可以与学校录播系统进行整合,便于把教师的录像课放到云空间进行研讨,使教研活动更具时效性和灵活性。
在家校沟通方面,行知小学把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生成的二维码张贴在校门口等醒目位置,家长“扫一扫”就能关注行知小学,及时了解学校及班级动态。学校校务、班务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家校联通、合作加强了。同时,行知小学在培训家长会上,会将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视频、文字、音频文件等,都进一步制作并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张贴在学校宣传栏或粘贴在学生课本上,家长扫码就可以学习到这些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同步,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培养和成长。
安全管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随时在排查、随时在教育”的传统工作模式烦琐、效果不佳,利用二维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现在,学校所有教师都是安全责任人,只要发现安全隐患点,每个教师都可以拿出手机拍照并匕传到学校的安全管理平台,然后会有专人去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报送人。进行安全教育时,学校只要发送一个二维码到教师手机上,学生就可以扫码观看,家长也可以观看,相应减轻了教师负担。
班主任工作非常烦琐。比如,统计本班流动人口信息时,项目多达12项。通常的做法是班主任核对每一个学生的信息,逐项填写,然后进行人工汇总,大约要耗费5天时间才能完成这项统计,费时费力。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同样是面对这种情况,只要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轻松、高效地解决。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表单工具,将所有需要统计的项目输入到平台,然后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分享到家长群;家长打开二维码后即可按照要求逐项填写并提交;之后班主任只要通过后台下载汇总的数据就完成了这项工作任务,省时省力。
校园文化包含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行知小学—方面通过花草树木、校园建筑、橱窗展板等静态媒介展现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二维码展现更丰富的内容,实现泛在的学习,打造交流的环境。
(一)景观文化动起来
走进行知小学你会发现,每种草木花卉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这个植物就会用视频、文字、音频三种形式“自我介绍”,包括名称、生长习性、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等相关内容。
参观行知小学的民族园,引人注目的是每个民族的文字介绍旁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就可以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进而提高学生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教学楼楼道里的各种名画旁也有二维码,只要扫码就可以了解更多的名画知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师生文化活起来
办公楼门厅有每个老师的照片和姓名,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师风采,行知小学在每个老师照片旁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老师就会进行“自我介绍”。在展示学校评选的“美德少年”时,行知小学将每个孩子的先进事迹拍成视频,并制作成二维碼,放在照片旁边,扫描后就可以更全方位地了解这个孩子。
(三)党建文化数字化
行知小学党建文化走廊的文字、图片旁也有一个个二维码,扫描这些二维码,你会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看到《长征》《董存瑞》等电影。
正是因为有了二维码,行知小学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有了教育功能,景观文化、师生文化、党建文化内容只需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活起来”的文化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行知小学的一张名片。
探索不停的行知人,还将二维码的应用拓展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二维码签到、二维码教师介绍、二维码新年贺礼、二维码德育、二维码工作汇报、二维码数字故事……人们说到行知小学一定会赞誉学校教育信息化,一定会说到二维码的创新应用,这让行知人备感骄傲和自豪,也让行知小学在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步履更加坚定。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南,深耕细作,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AI、AR等技术在西部、在青藏高原学校中的应用,打造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不断缩小青藏高原地区与内地学校的教学差距,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作者系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黄河路小学校长、青海省西宁市行知小学原副校长)
责任编辑 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