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会红
摘 要:当前,我国已进入将文化作为主要手段开展精准扶贫的阶段。图书馆是开展教育与科学文化普及的重要阵地,既可以通过开发、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为一方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又可以通过社会范围的科学教育,提高社会居民的文化素养。图书馆应当利用文献资源对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对偏远山区开展指导和精准扶贫。本文重点探讨了利用文献信息开展扶贫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工作模式创新有所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扶贫
引言
文化扶贫手段是帮助人们脱离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开展扶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推动文化扶贫,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范围帮助人们脱离贫困。在现阶段,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
一、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扶贫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于找准贫困的根源,提高扶贫的精准程度。在这一点上,文化扶贫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贫困人民,也要在精神上、智力上,以及文化上开展帮扶。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农村是其中任务最为艰巨和繁重的一个环节,文化扶贫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基层的图书馆要善于发挥其作用,帮助落后地区的村民改变精神面貌,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拓展扶贫的深度和层面。
二、图书馆开展扶贫工作的现状
(一)图书馆服务网络初具规模
可为扶贫工作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可基本实现建立综合文化站的目标,使文化网络覆盖城乡,以硬件环境为支撑,建立起扶贫工作的协调机制,为扶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以往扶贫工作中,图书馆只有工作人员参与,而随着人们志愿意识的提高和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宣传,扶贫工作的参与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公益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图书馆文化扶贫队伍中,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优势,满足地区贫困人口的文化需要,推动扶貧精准开展。
(三)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便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过程以及资源,都开始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1]。在资源上,由纸质书籍报刊向电子资源转化;在文化普及形式上,由举办现场活动和送书送刊等方法,转向网络传送形式,比如将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通过虚拟化和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输,缩减了城乡之间的距离。虚拟化的电子资源在文化产品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使图书馆在新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受众更加广泛。
三、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开展扶贫工作的问题
(一)对贫困人口的识别精度不高
在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传统模式当中,人均最低收入是作为衡量贫困人口的主要依据,然而在这一要素当中,没有体现文化要素对于改善贫困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化扶贫的认识不够深刻,文化扶贫所针对的不是所有的贫困人口,而是要辨识文化贫困人群,并对其进行帮助,通过其文化素质的提高,从根源上培养其脱离贫困的思维和能力素质。然而在当前阶段,我国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开展文化扶贫过程,对文化贫困人口的识别精准度不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有限,在资源配置上还有优化的空间。
(二)服务水平有限
目前,各地的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当中,利用文献资源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创新,模式上趋于统一化,导致服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的需要,所开展的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够强,扶贫的工作效果有限。从总体来看,其服务模式还需要精心设计。
(三)扶贫工作缺少专业人才
图书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扶贫工作,缺少专业的人才。因为导致基层群众受困于经济的原因差异化较大,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需要对基层的需求和发展短板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地区特点和人群需要,给予针对性地帮助。由于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办法把握调研的角度和方法,更无从制定科学的扶贫策略。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降低了工作效果。
四、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开展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为了改善扶贫效果,必须要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的识别,在识别程序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地区进行充分的调研,可以将国家级或者省级的贫困县列为调研的重点,以其他贫困地区作为补充,建立起完善的调研网,并动员众多的志愿者参与调查。对于帮扶对象的特征进行明确,形成清单。其次,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选取对文化要素较为迫切的试点地区进行重点帮扶,总结经验,再进行推广。最后,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对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利用科学软件进行分析,在服务的精准度上更加有的放矢,提高扶贫效率和效果。
(二)对贫困人口开展精准帮扶
开展精准帮扶是文化扶贫的重中之重,结合地区特点和帮扶对象的个性需求,对症下药,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帮扶过程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贫困对象的文化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帮助其切实获取脱贫致富的能力。精准帮扶需要图书馆将丰富的文献资料传输给所需要的人群。在过程当中需要设计丰富的、新颖的活动形式,且活动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为帮扶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整个过程的开展都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此环节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挖掘地区现有的文化资源,并引导地区进行创新发展。
(三)丰富文献资源的提供方式
图书馆应当借助自身丰富文献资源的优势,向需要开展文化扶贫的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提供所需文献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在提供的方式和形式上要结合地区和人群的特点。图书馆可以根据当地人的文化水平和经济结构,提供其所需要的文献类型,并选择合适的文件形式,包括纸质资料和音频,视频,图片等[2]。如果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为便利,可以邀请专家到现场进行讲授;如果网络较为畅通,可以开展远程教学;对信号不佳且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通过光盘和优盘等方式拷贝资源,进行视频教学。除此之外,若当地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较高图书馆可以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向广大群众推广在线阅读和手机软件阅读等多种服务方式,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四)对扶贫过程开展科学管理
为了保障扶贫的管理效果,首先,应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扶贫活动开展,并建立协调机制,将各个部门和行业凝聚在一起,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为图书馆的文化工作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保障中期和长期规划顺利衔接,以发展目标为中心,大力推进文化普及工作,落实精准扶贫目标[3]。同时,要将此规划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工作内容,为其提供大力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目标考评机制。通过目标的细化,为各部门制定目标责任书和考评标准,强化绩效考核对工作人员的督促作用,有效推动文化扶贫事业高效发展。
科学的管理过程还要实现管理的民主性和公开透明度,对于相关物质与现金款项实行披露制度,以及问责制度,通过多方主体的监管和严格的审查机制,确保文化扶贫的规范性得以提高。
五、结束语
在党中央的号召与部署下,文化精准扶贫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必须要发挥在扶贫工作当中的责任和职能。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工作效果,迎接时代的挑战,有效推进扶贫事业开展,保障贫困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人民的文化权益,帮助人们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张莉,李煦.图书馆资源为精准扶贫提供服务探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8,32(2):28-30.
[2] 王方园.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5):38-41.
[3] 张国友.基于“共享·共赢”的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1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