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光月
摘 要:本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群众文化服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服务的方向、动力、内容、氛围等方面促进了其发展。群众文化服务在这种体系下实现创新,应该做到增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动性、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提高服务队伍的素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群体性文化。群众文化的开展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群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保障。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
(一)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课题提出时,就把群众文化作为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这一体系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群众文化的发展。如明确了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单位的公益性,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任务。为了保证群众文化单位有充足经费,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其所需的经费。
(二)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中,不仅在考虑群众基本和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还考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如发展教育、体育健身、演艺会展等产业,鼓励相关企业开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为群众文化的发展营造氛围
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民生问题来重视,提出文化惠民政策,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在社会上营造出文化繁荣的氛围。
(四)转变群众文化服务的观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群众文化服务观念的改变,主要包括服务的理念、模式、方向、效能等方面观念的转变。在服务理念上,由以往的“以计划为导向”转变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再是“有什么,看什么”,而是“群众想看什么,就提供什么”。在服务模式上,由群众文化机构和其它相关单位“各干各的”转变为“联合服务”。[1]这使它们之间的资源实现了整合和共享,投入小,效率高,能获得更大的整体效益。在服务方向上,由有偿变为免费。群众文化机构作为公益性单位,在财政的支持下,最终会实现向群众免费开放。服务效能上,在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融入了科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应用,不仅丰富了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提高了其文化传播能力。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
(一)增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动性
文化服务要想实现由群众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首先,需要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开展活动之前,要深入基层调研,征求群众意见,了解他们喜欢的节目。其次,要结合群众的需求生产文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文化产品的新颖时尚,还要保证其丰富,使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都能享受到自己需要的文化服务。[2]最后,要建立文化产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群众不仅可以点播观看自己喜爱的文艺节目,还可以进行投票、评价等互动,使平台的知名度和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仅能繁荣群众文化,还能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要做到三点,即有地域特色、有人才资源优势、受群众喜爱。要想实现后两点,首先,就要结合本区域的文化特色。如广西玉林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打造了歌舞玉林、诗画玉林的品牌。玉林有很多从事当地歌舞、诗画的人才,打造这一品牌有人才优势。且这些是玉林的传统文化,当地人常受这些文化熏陶,因此打造这些品牌会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三)实现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群众文化服务要想满足群众的多种需求,就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做好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把群众文化资源上传到数字平台上,使群众在网上就可以参加剧场、展览、创作等文化活动。还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整合共享资源,使开展文化活动的各主体不再各自为政,而是联合服务。
(四)提高服务队伍的素质
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队伍应该包括基层群文专干队伍、业余文艺骨干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要想满足当前群众文化服务的需求,这三支队伍的人才都应该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优化群文专干队伍的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其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要培养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发挥其群众文化参与者和传播者的作用。要完善文化志愿者机制,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中来,为群文活动提供资源并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结束语
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承担的关乎民生的一项公益性工作。要想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繁荣群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就要保障其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云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J].神州民俗,2016(12):67-69.